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9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孩子摸乳房,捏耳朵,依恋布娃娃......这些细节,千万不能忽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1 09:1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文 | 酒窝
来源 | 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前阵子,闺蜜向我求助:
她儿子都快四岁了,晚上睡觉还要摸乳房。
孩子大了不能再摸、否则不利于孩子成长……道理她都懂,可就是没法执行。
有一次我狠心不让他摸,可他哭得非常伤心,还小声地说:妈妈,我就摸一下。你数到1就不摸了,行不行?
他可怜巴巴地求我,我就又让他摸了一下。
可摸过后她又陷入深深自责、难受……感觉都要纠结疯了。
我安慰她:
你做得对,幸好没有粗暴地拒绝他。
我问闺蜜,孩子之前是怎样断奶的?
她说,孩子之前一直纯母乳近2岁。
直到有一次被派去出差3天,家里人都让她借这个机会断奶。她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想到每日被夜奶折腾到疯,她还是同意了。
回来以后,她心里后悔,也就允许儿子摸着乳房睡觉。这样,也减弱了她的愧疚感。
在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妈妈无意中就用了这样粗暴的方式和他分离。结果,孩子本就不牢固的安全感被深深地伤害。
后来,母亲回归,摸乳房又成为他和母亲新的链接方式。
当母亲再次拒绝被摸时,孩子曾经的不安全感再次全部涌出,他又陷入了害怕,不安的情绪中……所以才会出现了那样可怜乞求的行为。
孩子确实不可以一直摸乳房,但我清楚,如果拒绝得过于粗暴和野蛮,对孩子的伤害反而更深。
01
其实,不只是摸乳房,很多孩子还喜欢摸妈妈的耳朵、眼睛,喜欢啃咬布娃娃、小被单,才能入睡。
可我们常常不能理解孩子的这些「小怪癖」,
有时会逗他们:这么大了还摸,你羞不羞?
有时会嫌弃他们的被单、娃娃太脏,要拿去清洗、丢掉。
还有时,会粗暴地拒绝他们,甚至指责他们……
我有一位同事,她永远记得,小时候妈妈很生气地冲她吼:
你总是摸来摸去,我怎么睡觉?你能不能住手啊!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是我们长大后,却忘记了。
那些有着「小怪癖」的孩子,其实更需要被爱。
02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父母的爱对孩子而言,是生命中最初且最重要的体验。
但人生,却是一场和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
大约2岁左右,孩子开始进入「分离」与「独立」的转换阶段。
这时,父母并不能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所以孩子难免会处于焦虑之中。他会本能地一直寻找父母,寻找那份可以依赖的安全感。
直到他找到了一件替代物,它可能是妈妈的乳房、耳朵,也可能是破旧的娃娃,小被单。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过渡性客体」,这是由儿童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提出来的。
他认为,对于孩子而言,「过渡性客体」就是他心中,稳定母爱的一个象征。
在这些「客体」中,都是他最熟悉的味道,可能有妈妈的乳香,还可能有他自己的体味……
它们会带来温暖而熟悉的感觉,让他觉得,妈妈一直都在我身边陪着我。
于是,他「爱」极了那个「客体」。
即使母亲回到身边,这些「客体」的地位也不能再被否认。
03
女儿两岁半的时候,我从全职妈妈转为职场女性,生活开始愈发忙碌。
有阵子加班多,回到家时常常已是深夜。
以往,女儿都是由我哄睡,其他人都不行,所以一开始我担心极了。
但每次回到家都发现,女儿竟已经乖乖地睡着了。
我以为是她适应了外婆哄睡,便没有多想。
直到后来工作结束繁忙,我正常下班回家,外婆却说,晚上她都是自己一个人睡着的。
我诧异极了,正要为女儿的进步感到高兴。没想到外婆一句话道出原委,
我都是告诉她,搂着妈妈的衣服,就像搂着妈妈一个样。
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原来,之前的深夜里,女儿都是这样学会了一个人入睡的。
孩子对我们的爱,总是这样猝不及防,温暖又单纯。
对于这个小人来说,抱着妈妈的衣服,就是抱住了她的全世界。
04
小时候,父亲忙着在外跑生意,母亲辛苦地操持家里。每天疲惫不堪,都顾不上对他的陪伴。
于是,出生时父亲送给他一只毛绒小熊,没想到,却成了他每天入睡再也离不开的陪伴。
睡觉时,他必须要抱着小熊,还必须要用嘴去蹭小熊的耳朵。即使小熊被蹭的破破烂烂,他都舍不得丢。
儿子的反常依恋曾让母亲一度担心,「他会不会是恋物癖?」
直到在演说现场,听了儿子的演讲,母亲才终于明白:
哪里是什么恋物癖?
那不过是儿子最珍贵的情感寄托,对父母陪伴的情感寄托。
母亲哭得泣不成声,心疼极了。
时光不能重来,亲情还能不能被弥补?
对于我们而言,「现在」弥补永远比「将来」悔恨要好得多。
05
孩子如此依恋这些物件,其实依恋的是母爱的味道。
所有通过母亲和孩子发生链接的物件,都有可能成为那个「过渡性客体」。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母亲用奶瓶喂水,这一刻,母爱的载体就是「奶瓶」。
当孩子吵闹的时候,母亲用乳房安抚,这一刻,母爱的载体就是「乳房」。
当孩子不安的时候,母亲用小熊哄逗,这一刻,母爱的载体就是「小熊」。
时间久了,这些载体、客体就变成了母爱的过渡品。如果家人偷偷拿走或者清洗,孩子甚至会哭晕过去。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说不出为什么这样执着,也不明白为什么就是不能洗,但他就是知道:
他一定要抱着这些物件,心里才踏实。
当孩子出现这些类似「恋物」的小怪癖时,就是向我们发出了需要「陪伴」和「爱」的信号。
我们不必紧张,因为这些行为是孩子成长中学会分离的必然。
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
多少我们不在意的背后,都隐藏着孩子孤独的眼泪。
武志红老师曾提起,
只有当母爱多次地传递给孩子,孩子感受到足够多的母爱,有一天他才会领悟到:
母爱不等同于乳房、毯子或其他,母爱是无形无质的。
而只有孩子有了这样的领悟,她们才会放下对「过渡客体」的执着。
那时,也同样意味着,这个孩子的心被「爱」照亮了。
但假如母爱的累积效应不足,孩子无法领悟到「无形的母爱」,那就会导致,孩子对这个有形的母爱载体一生执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载体」还能会进化为「纯物质的需求」,把物质的满足等同于爱的需求满足。
比如,可能会对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过于追求,得不到就意味着「爱的丧失」。
以至于做出一些「用肾换手机」,「用刀逼父母买手机」的极端行为。
那些小时候没被爱够的孩子,一生都在找爱,他们在潜意识中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
林文采老师说: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一生都在寻觅关注。
而童年时,父母无条件的爱才是治愈孩子的「心理营养」。
好好爱那个喜欢摸neinei,捏耳朵,啃被角的孩子吧,抱抱她,亲吻她……和她发生更多「爱」的链接。
只有现在狠狠地爱她,才能给她将来面对世界的铠甲。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我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家带带孩子,平日最喜欢看育儿知识,更喜欢分享给所有的父母,如果你们有好的文章请一定分享出来,让我和许多的父母都能看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4-26 21:16 , Processed in 0.549031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