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297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恋爱婚姻] 这两个字,能解决98%的育儿难题和夫妻矛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3 16:17: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谁特么在乎对错,我只要你挺我》,还留了一串大哭和炸弹的表情。我问她:“怎么了?”她立马找我哭诉,原来是和老公吵架了……

起因是她在公婆那受了点委屈,回家路上随口和老公抱怨了几句,谁知老公一句安慰没有,还和她讲起道理来了:“我妈都那么大年纪了,她也没恶意,你就别和她计较了。”

这就算了,末了,她老公还加了两句:“你也是,明知道我妈那人就那样,她说什么你就应着,每次都为了这些小事闹,你也该反省下自己,不要总那么负能量。”

没聊之前她还只是委屈,这聊完简直快原地爆炸了!

她在电话里和我大哭:“还反省,反省他妹啊!我是那么不懂事的人吗?他也不想想,我说那些真是想和他妈撕逼吗?不就是气头上想吐吐槽,让他安慰下!”

老实说,丹妈非常理解好友的感受,也觉得她老公好欠抽。

你说你有啥大道理,就不能先哄哄老婆再说吗?

如果你这样说:“老婆,发生啥事了,和我说说。”“我妈那样做,让你觉得很委屈是吗?”

老婆天大的委屈,也顿时减半啊。

当然,我们并不真的需要老公去骂婆婆,我们也知道许多婆媳矛盾不是婆婆一人的问题,只是需要有个人懂得我们的委屈罢了

真心建议男同胞们都该看看去年热播的《虎妈猫爸》。



有一集,赵薇扮演的虎妈在单位受了大委屈,打电话给老公,佟大为接起电话后那表现,真是深得我心。


千言万语,不如一句“我懂你”
不够再加句“我挺你”
心理学中常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其实就是“不要在气头上和对方讲道理”。

所谓的会说话,其实就是会处理情绪,而“处理情绪”中最核心的技巧就是:共情。

大家不要一听“共情”这词,就觉得很虚,不接地气。
其实说白了就是感同身受。

就是我们一直渴望的那句“我懂你”,那句“老婆辛苦了”,就是感你所感,想你所想,说你所说。

赵薇说想辞职,潜台词是心里压力大,老公“共情”:老婆,你是不是压力太大啦?
老婆抱怨公婆,潜台词是心里委屈,老公“共情”:老婆,你受委屈了~
妻子叹气娃太顽皮,潜台词是感觉带娃累了,丈夫“共情”:老婆,你辛苦了~

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懂比爱重要,共情比说教有效。

在女人和孩子大哭的时候
我们最常做却又最没用的一件事是什么?
——和他们讲道理
高情商的老公,在老婆有情绪时,不仅能听到老婆言语中的怨,更能运用“共情”,读懂她内心的累,说出她心里的苦。

而高情商的父母,在孩子有情绪时,不会急于讲道理,贴标签,他们不仅能及时看出孩子脸上的“不对劲”,更能运用“共情”,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遭遇,说出孩子内心的话——

孩子玩具不见了,伤心欲绝,
我们可以“共情”:“宝贝,妈妈知道那是你最爱的娃娃,找不到它你很伤心是不是?”

孩子在老师那受委屈了,闷闷不乐,
我们依然可以用“共情”:“老师的做法,让你觉得很不公平是吗?”

一句“共情”不够,再来一句,说到孩子感觉妈妈是真的完全懂我为止。

甚至我们也可以偷偷懒,什么都不说,只是陪孩子哭出来,哪怕是跺脚、锤枕头……鼓励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

在处理孩子情绪时,使用“共情”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上曾热传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个看上去就只有一两岁的孩子,不知为何事哭得小脸皱成一团,妈妈什么也没做,只是平静而略带关切地对孩子说:“哭吧,哭吧,哭出来就舒服了。”
妈妈这样一说,刚刚还歇斯底里的孩子,一下就没事人了。顺便说下,这娃娃可真是萌啊。


● ● ●
“共情”出于接纳,源自信任
生活中,我们如此期待老公的倾听,渴望老公的“共情”,可为何到了亲子关系中,就总觉得对孩子“共情”是一件别扭的事?
那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共情”是娇惯,是纵容。

心理博士林文采说:这都是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

当孩子说:“我要杀人,我要砍死他!”

如果我们信任孩子,便会说:“宝贝,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哦哦,原来是他抢了你最喜欢的玩具,所以你才这么生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我们不知如何对待孩子,只要想想类似的情况你希望丈夫如何待你,心中便自有答案。

当我们的感受在被“共情”中得到认同,就会变得比较通情达理,变得更容易安慰。

当孩子放松下来,我们再与孩子去善后,商量解决的办法,才是充满智慧的教育。

教育家皇甫军伟有句话说的很好——“丈夫要让妻子觉得:如果我有什么坏脾气就可以冲丈夫发泄,不管多乱的事,和丈夫一说,什么都能理顺。”

这话并不是主张女人随意向男人发脾气,什么事都依赖丈夫去处理,而是身为丈夫,应该给妻子在情绪上、心理上的安全感。

而孩子的安全感,同样也来自我们在处理孩子脾气时的从容与智慧:

无论孩子如何“无理取闹”,我们都依然信任孩子的心是善的, “闹”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愿意拨丝抽茧地去了解孩子的遭遇,用“共情”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


● ● ●
共情,让一家人的心更靠近

“家”不是一个讲对错的地方,而应该是一个谈感受的地方。是丈夫懂得了妻子的辛苦不易,是父母懂得了孩子急怒哀闹的小九九。

是“共情”,让我们彼此的心靠的更近:我还未开口,你就能说出我内心所想,这恐怕是人际互动中最动容的瞬间。

人生苦短,我多想和最懂我的那个人过,我又多想成为最懂孩子的那个人。

只有在不断地“共情”中,不断的“懂得”中,家,才会成为我们与孩子心中那个最信任,最温馨的港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4-26 19:04 , Processed in 0.521030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