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39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妈妈如何应对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6 15:18: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小文快到三岁的时候,忽然变得顽皮起来。有天他在和小区的小朋友玩沙子的时候,忽然因为一个工具和小伙伴争了起来。两个孩子都大喊大叫,“这是我的!”,“我的,你走!”几番争执之下,小文把小伙伴一把推倒在了沙坑里,小伙伴哇哇大哭。妈妈在边上看到了,很是不开心,也很困惑,小文怎么了?


  


  其实小文这是进入了“讨厌的三两岁”的时期。外国学者鲁道夫·斯坦纳将这种行为解释为“自我发展过程中爆发的顽强的猛烈地自我主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不再简单的去做事情,开始思考,当孩子意识到事情不再那么简单了,不能完全如他所愿,世界变得复杂了,这时候,孩子一下接受不了太多外界复杂信息,内心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他就会爆发。所以很多地方会出现“三两岁,招人嫌”的说法。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同时不得不成为群体一份子的时候,他就会焦躁和不满。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应对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呢?


  


  1.做好榜样,加以影响


  孩子从个体向社会融入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模仿。大人的语言,大人的行为,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将模仿加以利用,对孩子无秩序、不受控制的行为加以控制,逐步变成恰当有秩序的主题活动,这样孩子能够很快的学会自控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度。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把物品放在三个人面前,爸爸和妈妈分别一人玩几分钟,然后再给孩子,孩子玩过之后,再轮流玩,这样有爸妈潜移默化的榜样影响,孩子就能总结出与人相处的很多道理。




  2.帮助孩子控制节奏,找到平衡点


  成人的世界包括独处和共处,独处过多,容易过于孤僻;长期共处,容易变得散漫,摇摆不定。孩子也一样,也存在独处和共处,而孩子没有大人的能力来处理这件事情,所以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清需要独处和共处的界限,这里的独处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独自过活,而是不和别人发生直接关系的内心活动。比如孩子抢工具,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想要“独处”修心,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别人“共处”;教会孩子在生气的时候不要去做决定,不要使用暴力手段,要学会掌控“独处”和“共处”的节奏,找到平衡点。说白了就是让孩子奔着目的去,同时又学会用一种巧妙地手段来避免与人发生冲突。当孩子因为得不到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耐心的在边上进行讲解,让孩子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式,事情也可以解决,这时候,孩子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有的家长肯定心中会质疑,孩子那么小,怎么可能会听你的?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肯定不会听你的,这点是肯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我们下面说到的重复。




  3.重复一种行为,建立信任感


  当你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控制孩子的情绪的时候,你就要不断地强化它,让这种被强制的行为变成孩子自主性的行为,这种强化的过程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作为家长不能一直变来变去,孩子内心有一定的秩序感,比如两个孩子同时玩沙子,可以一个人玩5分钟,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哭闹,这是适当的予以拒绝。多次重复之后,孩子内心建立起了这个秩序之后,就会好很多,因为孩子知道了,只要我等待一会儿,我就能玩的上,这就是重复的力量,让一个孩子在有安全感的基础上建立对秩序的信任。


  


  孩子进入3岁时,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将其归结为不懂事,认为长大就会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个阶段,虽然孩子是很烦人,但是却是家长培养孩子优良品质的时候,谦让,虚心,情商以及探索能力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培养的,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科学的引导孩子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我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家带带孩子,平日最喜欢看育儿知识,更喜欢分享给所有的父母,如果你们有好的文章请一定分享出来,让我和许多的父母都能看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6-29 20:01 , Processed in 0.56160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