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9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炎热夏日 实用儿童防上火指南,家长一定要看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3 16:19: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可能是上火哦!特别是炎热的夏日,孩子上火很可能被天气的热“掩盖了”,爸妈们很容易疏忽及产生认知误区。



误区1:儿童=成人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各种器官、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属于低免疫人群,直接用成人药会严重伤害肠胃功能,而且成人用药减少的分量难以科学掌握、科学定量。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分不适合孩子,必须慎用。儿童用药,请爸妈到儿童专柜购买。


误区2:着凉了

    大部分年轻妈妈发现孩子腹泻,第一反应大都是肠胃着凉了,却忽视了有可能是“上火”引发的症状之一。燥热之“火”和湿热之“火”构成了人体之“火”的两大类别,而腹泻主要是由于“湿热之火”扰乱排泄系统所致,孩子身体内热,同时由于湿气作用不能使内热排解畅通,导致内“火”愈旺。因此,在“祛火”的时候,不要一味单攻“燥火”,扑灭“湿热之火”同样重要。


误区3:皮炎平、皮炎平、还是皮炎平

    小儿皮疹大部分属于风热时邪范畴,邪易化热,起病后迅速见到热郁肌表。大部分是由“上火”直接引起的,妈妈给孩子治疗要从里解表清热。


误区4:水能“灭火”

    由于孩子的“上火”问题从未被作为炎症和病症被年轻妈妈们正确对待,因此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祛火”。事实上,凉开水、水果和蔬菜只对消化和饮食紊乱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对于心火过旺、肝火过旺和脾火过旺的问题便会束手无策。


误区5:药是坏东西

    有些妈妈认为“是药三分毒”,对药敬而远之,但是上火会引起孩子抵抗力下降,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如果延误病情还会产生很多健康问题,例如孩子由于咽喉肿痛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中耳炎等。


误区6:饮食万能

    饮食不正常导致的消化不良和积食只是“上火”的原因之一,它同“各种细菌与病毒侵袭机体”以及“外部环境扰乱导致孩子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共同构成了宝宝身体的三大“火源”。

误区7:不止夏秋

    大多数成年人容易在夏秋两季“火气冲天”,因此年轻妈妈会认为只在容易“上火”的季节才要为孩子实施“灭火”。事实上,孩子的脏腑和肌肤娇嫩,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一年四季之中所有温差变化较显著的时候都有可能“上火”。春天,容易因为细菌入侵和温差变化而“上火”;夏季水分大量流失;秋季昼夜温差尤其明显,空气干燥;冬季宝宝抵抗力降到最低,“上火”更是防不胜防。



1.心火

心火上炎的孩子可表现为舌尖红、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

爸妈们应帮助孩子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加减衣物要寒热适度,给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多运动,孩子要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

食疗方(灯芯草柿饼汤):灯芯草6克、柿饼2个、水300毫升。将水煮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适量,温服,柿饼可吃,每日2次。此方有清降心火、清热利尿之功效。



2.肺火

肺属五行中之金,火克金,故肺怕火。当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均可化热,表现为咳嗽时发、咽喉干疼、呕吐黄痰、口干而渴喜冷饮等。所以在多风多躁季节,父母要给孩子多饮水;在注意保暖的同时,室内要通风,多食蔬菜水果、但少吃橘子(生热生疾),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食疗方(猪肝菊花汤):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3.肝火

肝火表现为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苦咽干。儿童较少见。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规律。

食疗方(菊花茶):选菊花10克加开水泡代茶饮,可加少许冰糖,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4.胃火

胃火与情绪激动、过食刺激食物有关。表现为口腔溃疡、渴喜凉饮、大便秘结等。

平时应少食刺激、燥热食物,如火锅、生葱、蒜及肥甘厚味之物。多饮水,适当运动,多食蔬菜水果。

(食疗方)藕汁蜜糖露:鲜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30克,调匀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有润胃凉血降火之功效。



5.肾火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再从细了划分,这“火”还可分实火和虚火。儿童较少见。

食疗法: 取猪腰一对、玄参12克、生地20克、酒及盐少许。将猪腰洗净切片。玄参、生地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将猪腰加入汁中煮熟食用。有补肾、滋阴泻火的作用。适用于1岁半以上宝宝。


天热了,如果“火”也来了,爸妈们掌握一些知识,就不会慌乱了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我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家带带孩子,平日最喜欢看育儿知识,更喜欢分享给所有的父母,如果你们有好的文章请一定分享出来,让我和许多的父母都能看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6-2 22:21 , Processed in 0.59280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