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2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姓不必认汉祖辨》----刘必绍(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QQ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12 09:46: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刘姓不必认汉祖辨》----刘必绍(明)
太古无姓,自混沌既开,文明渐启,姓氏源流始别。《书》载:“锡土姓。”《春秋》载:“天子建国,因生以赐姓。”其始,姓未尝不同源。历之世代,支流愈远,仍复认初封为远祖。达之天下,诸姓不一,非金枝玉叶以攀援天潢,则山河带砺以窃附勋旧。漫无凭据而称人为祖,甘作云礽而自称为孙,祇博有识者一嗤笑也。考诸家族谱,陈姓辄祖胡公,姒姓则祖神禹,赵钱孙李而下各有所自,则各有所祖,懵然因袭而莫之怪。其同郡邑同姓不同宗者,则又明知非一祖而不之,妄认迺认远祖者,胡为其然耶?胡公封陈,陈姓有自矣。今谓其为舜孙则悦,言及瞽瞍又不乐尊;神禹姓姒,姒姓有自矣。今谓其为禹孙则悦,言及亦未尝乐为祖也。舜禹非瞽之子耶?正犹柳下惠,圣其徽称,而人知景慕;盗跖之顽,老而不死,以是归之,则艴然不悦。岂展禽、展雄非同胞同姓耶?人情世态是何炎凉如是乎?人或谓其为好恶之正,而不自知其恶之是矣,好之不免于过也。吾刘载姓书,始于彭城,东西汉未必彭城有支派也。往见世之谭刘源者,辄祖两汉,不谓高祖之苗裔,则谓世祖之宗枝。腼颜冒昧系籍帝家,良可怪也。夫两汉帝矣,而人乐为祖。今之寰中多刘氏,孰出丰沛,孰出南阳,何据而知。曹魏移祚,汉火不炎,彼一时也。帝世之胃(冑)尚且变姓名以求沦晦,而况同姓非同宗者肯冒认耶。吾意刘之认汉,即陈之祖胡公,姒之祖神禹,悦其贵而亲附之,殆亦茫然无据也。《史》载:魏之郊也,祀舜唐之郊也。祀尧皆谓其远祖,祇欲借唐虞以炫耀海内,而罔顾万年青史。鈇钺严存,尧舜何补于魏唐耶。《唐史》(书)郭崇韬冒籍汾阳,瞻拜子仪墓下,直笔讥其为无耻;刘以两汉为远祖,甯知世人不以讥崇韬者而讥今日两汉何补于吾刘耶?《宋史》书狄青在枢府,有持狄梁公画像诣青者,指为远祖。青厚赠其人而遣之,谓“一时遭际,安敢自附梁公。”此等确论,(绍)至今服其高识,真出崇韬万万矣。吾刘相传发源于宁海,而支流于文登,即今自始祖以来二百有奇年。在宁海之显晦尊卑且无据而难认,况两汉千有余年耶。绍恐吾家子孙悦俗见,后世重修族谱,亦有援两汉为远祖者,则亦陈姒者流耳,頋不为狄青之罪人,而冒崇韬之无耻耶。故辨此以贻我后人,用垂永鉴,俾后之人不待辨而自明。




刘必绍】《刘文石先生传》......清代优贡 吕润蕃(文登人)攥
明自嘉、隆以后,姚江之学迹天下,其弊也,空谈良知,以经典为糟粕,而外视国家天下之事。论者归咎姚江,谓其援儒入释,比于异端邪说。姚江讲学之初,岂意其至此!夫经生腐儒,读圣贤书而不得其旨,泥章句,饰文词,蒙瞀昏塞,失其所以为心,而圣贤明体达用之学渐不明于天下。姚江起而振之,大声疾呼,使由其本心之明,驯 致于圣贤践履之境。其所谓良知,与孟子四端之说何异!学者知良知为四端之本体,扩之充之,笃信而力行之,如文石先生者复何憾!先生讳必绍,字绍先,别号文石。文登人。幼明敏,比长,博学强记,所见益闳。从周讷溪、邹颍泉、楚侗耿诸先生游,授以儒先传习之要,立志求仁,而归于识其本心,先生篤守之,终身不懈。明万历间,以恩贡除汝宁府通判,升保安州知州。保安在宣府东南,为秦、汉上谷郡地。北人犯顺,尝警备。其俗强焊善战,以金革为性命,于文教不甚宜。先生慨然曰: “道不择地行,教不择人施,岂边邑不能为理耶!”甫下车,即周历疆域形势要害,谓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实边境之藩篱,因建议置张顺屯等堡六处,与宣府为犄角谨斥堠严守御,以备不虞,边民赖以安。虑民之无以养也,置 社仓以贮粟。又凿新渠,延袤三十馀里,资民灌溉以利田,人称 “刘公渠”。虑民之无以教也,修学校射圃,俾诸生讲习经义,尚礼让,民风丕变。边邑无良师,先生则以身示教,公事暇,集诸生于明伦堂,于四子书口讲笔记,章疏而节释之,曰《四书传习录》,使诸生返观内省,知有圣贤身心性命之学。一时大、宣两镇,蔚然有邹鲁风。寻升平凉府同知,士民乞留,改保定同知,仍以新 衔管州事。晚年告归,州人不忍其去也,扶老挈幼,填溢郊坰,俱泣下曰: “仁人去,吾何依!”乃于寿民亭侧建生祠肖像祀之。先生之学,直指本体,近姚江而不依傍姚江门户,其 教人以濂溪 “无欲”二字为宗主。谓吾人一生只在欲字中,君子小之所以分。出此入彼,毫厘千里,理、欲之间也。圣学 “一”为要,无欲则一,一则贯矣。而无欲自知耻 始,耻乃羞恶之本心,人所同具。圣贤终身此心,吾人以知诱物化, 是以不耻其所当耻,而反耻其所不必耻。知耻则识其本心,于日用行常之际,不近名为利,不徇外为人 ,妄念 除而天理得,戒惧慎独以守之,方可语于圣贤之学。所著《观我亭集》,序、记、杂文若干卷,皆讲学家(42>言,其大旨如此。自保安归后,仿家礼建祠堂,讲宗支法,广置祭田。春 秋祀事外,凡族中之疾病、婚嫁、丧葬、科举者皆有赡给。去今三百年,子孙犹守其遗法。

   附一:《保安州志》:刘必绍,万历十年(1582)任州事,在任八年,修建文庙,创辑《州志》, 开浚渠堰,葺仓廒,置义冢,开观德圃,建寅宾馆、惠民药局,百废俱兴,日无暇晷。
   附二吕润蕃曰:先生居城东文山下,故号文石。宅旁盖有万卷楼焉,先生贮书处也。 自记之曰:经术世务, 吾书备载。体此以明德,推此以新民,纯此以止至善。戴天立地而为三, 夫复何愧!
   今楼基荒没,藏书无一存者,而先生之德,则与文山不朽!余每陟文山,过先生之故址,犹若置身万卷楼间,低徊不能去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sina_sign,1088015645,fadc7baa,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6-7 19:42 , Processed in 0.483601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