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4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孕婴学堂] 要二胎之前,先收起最伤害手足之情的三句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4 14:1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全面放开二胎,我们都想给孩子多一个伴儿。但是,我们却常常看见,亲生兄弟姐妹不彼此相爱,而彼此相恨,其始作俑者,却往往是父母,那两个把他们带到世界上来作伴的人。这里有最伤害手足之情的三句话,如果要让孩子们相爱,就收起这三句话吧。


    前两天,全面放开二胎新闻出台,我的内心颇不宁静,甚至充满了伤感。


    我是个典型的,生活在大城市的,普普通通的70后。曾经,我和先生都是单位人,超生就意味着双双没有工作,还会连累全单位。


    生多一个孩子的念头动过,但没有付诸行动——如果多生一个孩子,意味着我们全家的生活品质下降,职业乃至理想重新洗牌,那这个时候,我不得不想一下,要多一个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养儿防老?


    丸子奶奶比丸子大整整60岁,自从我怀孕后她就自带退休金过来帮助我们,她当时说为我们服务十年,现在看奶奶脾气好身体好,二十五年都没有问题。连40后的奶奶都为我们做贡献而不是防老,我估计我和先生这样的70后,比我们年轻的80后、90后显然是没有这个打算的。


    为了孩子有个伴吗?


    前不久,我托朋友在日本买一个“怎么那么贵”的日本书包,思虑了一会儿,给闺蜜的儿子也带了一个。不是有钱,而是爱闺蜜的孩子如同自己的亲属,他们一起长大,如同姐弟——我们的孩子如果没有兄弟姐妹,就会何等孤独。


    我有一个自己就是独生子女的朋友说:不觉得孤独,我自己就没有兄弟姐妹。孤独是你内心的感受,跟有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太大关系。我从来不支持父母为了给孩子有个伴儿生孩子。


    我说,那是因为你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不懂兄弟姐妹的好。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大7岁,一个大3岁,他们从小就照顾我。小时候学校修操场要煤灰,每个小孩20斤,我的那份都是我哥拎篮子送去称称的。有坐在我后排的男同学踢我的屁股,第二天该男生屁股就肿着回来的。


    我去广州之后,很快把下岗的哥哥接到广州,用微薄的工资供他上培训班学习后就业。现在哥哥已是事业有成、衣食富足的企业主。


    我一怀孕,所有的孕妇服装食品,乃至小孩衣服用具,都是两个嫂子准备的,孩子的姥姥奶奶都插不进手。


    父亲去世前在医院弥留的那一个月,我们排好班轮值,照顾父亲,兼安慰当时已经崩溃的母亲。父亲去世那夜,两个哥哥送遗体去停尸间,叫我和先生先回去,哥哥说:“你们还小,会留下心理阴影,这些事情哥哥来做就可以了”。有哥哥在,我们俩可以永远都是小孩。直到现在,家里亲戚的各类“俗务”,都是哥哥包揽,留得我和先生做一对清高的文艺青年(目前已经中年)。


    也许这些风雨兼程的共同欢笑和眼泪,就是多生一个孩子的意义。


    但是,其实我们几个也曾经闹过矛盾;但是,我们更常常看见,兄弟和姐妹之间反目成仇,或者为了讨得父母欢心,或者为了抢夺家产,反而成为了世界上最深的仇敌。而让亲生兄弟姐妹不彼此相爱,而彼此相恨,其始作俑者,却往往是父母,那两个把他们带到世界上来作伴的人。




    那么,父母是如何一步一步把相爱的手足变为仇敌的呢?最常见的是下面三句话




    认为大孩子让着小孩子是天经地义:“弟弟妹妹还小……”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兴趣班脾气都很好,一回到家就打妹妹,稍微一走神,就听见妹妹被打打哭了”,这是一位妈妈写给我的来信的第一段,这样的来信每天都能收到几封。我就会问来信的妈妈,你说过这样一句话吗:


    “弟弟妹妹还小,你要让着他。这个好的先给他吃,这个东西先给他用……“


    很多妈妈回答,大孩子让小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们难道不应该从小就教他礼让吗?


    但是,亲爱的家长,如果要评选世界上使用频度最高,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面积最大的话语,这句应该排在第一名。这句话让大孩子觉得没有父母的爱(宠爱),为小孩子平白树立一个终生的敌人,说一次树立一次,何苦来着?!


    我们的生活真的那么困窘吗?满足了小孩子就不能满足大孩子?


    比起几十年前的生活,我们现在的普通家庭里——冰箱、抽水马桶、洗衣机、充足得已经多得要断舍离的衣服,足够得已经要提醒自己减肥的食物——已经是多的问题而不是少的问题了。


    就这样的生活,为什么还要一个人享用,另外一个人眼巴巴地看着呢?如果有机蔬菜昂贵,吃不起两个孩子,吃不起全家,那就吃普通蔬菜好了——有机蔬菜带来的健康价值,不如一家人平等相爱的价值高。


    如何让他们更加相爱

    如果我已经说了伤害大孩子的话,我该怎么办?其实,也很好办,就是马上改正。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孩子是世界上最愿意原谅父母的。


    如果是精力分配给大孩子不多,最好能安排你和大孩子相处的特别时光,比如,一起去喝个下午茶,一起去看场电影,做些大的孩子才能做的,不带上小孩子。一两小时的特殊时光,够让大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你的爱意。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每个孩子清晰地知道,年龄既不是优势,也不是劣势;父母不会因为大孩子能力强更爱他,也不会因为小孩子更需要照顾而更爱他。同时,父母更可以借着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设置一些大孩子帮小孩子做的事情,让大孩子增加更多的责任感,让小孩子增加更多对大孩子的信任感。


    这样的话,大孩子会有一种满足的成就感,小孩子也会有一种幸福的安全感。


    信奉优胜劣汰,给孩子设置竞争关系:“看看你哥,再看看你……”

    我们这一代都被“优胜劣汰”的竞争论给洗过脑,都以为不优胜就会被淘汰,为了“锻炼”孩子的竞争能力,很多家长刻意把竞争引入家庭之中。


    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样呢?

    有竞争优势的,愈加孤傲;处于劣势的,心生怨恨。有很多家庭,更是把资源倾斜给具有优势的孩子,让强者愈强,同时放弃掉具有劣势的孩子,任由他被忽视。


    如果说,这个社会需要竞争的话,那也是在外面,而不是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奖励强者,还是同情弱者,都会造成孩子彼此之间产生距离感,甚至敌意。


    “我的朋友,三姐妹,从小在母亲的鼓励下竞争,结果她现在快四十了,还有阴影。和母亲的关系也不好。”这是我朋友圈里的一则真实的留言。


如何让他们更加相爱

    提供更多的协作机会给孩子们,哪怕是一致来对付你。


    我现在还记得我们家的一些小事。比如,我们家买了好吃的是不能马上吃,要留过夜的,“东西都过不得夜”在我们家是一句批评的话。有一次,一个西瓜居然在我们家留了四天,还没有打开的意思。于是,我们就设计了一个环节:大哥一边拖地,一边喊“二娃,帮我把西瓜搬开一下”,二娃拿起西瓜,我搬个东西过去“不小心”撞了一下,西瓜摔地上裂开了——只好吃了。吃的过程中,父母也心神领会在笑。


    这成为我十分愉快的童年记忆,到现在吃西瓜的时候,还讲给孩子听。


    摔西瓜的事情不会常常发生,但家里的问题可以抛给孩子们,让几个小屁孩自己开会商量解决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和特长,父母要鼓励每个孩子的优势,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如果看到孩子需要在某个方面提高和加强,也不要刻意地去竖立另一个孩子作为对比。那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那么,应该营造的,是家庭里为每一个孩子的成绩而骄傲的氛围。这样的话,孩子彼此之间就会互相钦佩,互相学习了。


    营造争宠气氛:“谁最听话,我们就爱谁……”

    我外婆是个求神拜佛的人,自己家里还弄了个神龛,每天早上她拜神,会把家中大小的愿望一一向神仙祈告。有一天她跟我说,“这个月排第一说的,就是你!”,我听了心中没有涌起什么喜悦,倒是觉得怪怪的,才想起那个月我得了一大笔奖金,一时高兴,多给外婆孝敬了几百元。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通过孩子之间的比较,来竖立自己在家庭里的权威。从而达到统领整个家庭的目的。


    “为什么你什么都要反着来,你就不能像你姐姐那样顺顺我的意吗……”这类话语,充斥在很多家庭里。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看似让每个孩子争着对父母示好,究竟对孩子有没有好处呢?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独立人格的塑造,是一个非常漫长、艰难,但又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一个孩子,最终能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可惜的是,当父母以“谁更听话就爱谁更多一些”的标准来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形成很强烈的“讨好心态”,甚至为了达到“讨好”的目的,而不考虑获得的路径。

    如何让他们更加相爱

    孩子,其实不是父母的。这句话说起来很残酷,其实真的是这样的。


    孩子的出生,是因你而来;但孩子的所往,不应该因你而受到限制。他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个性,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他的存在,不是为了回馈你,他的发展,也不应该受你的制约。


    明了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如何爱孩子了。


    是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爱是没有等级的,爱就是爱。就算你是一只青蛙,我也爱你,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我们为孩子的付出,不是牺牲自己去获得道德的高地,也不是为了获得回报。我们不需要孩子将来成为富翁、高官,也不是一定要孩子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我们最高的期望,就是孩子自己的幸福。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帮每个孩子找到“自我”,哪怕这个过程中,损失的是父母的权威。因为,我们想要的,不正是孩子自己的强大吗?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那家庭里不就是孩子应该尊重父母吗?在这里,我想多说一句,就是我非常提倡家庭观念。但是,应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相尊重,也就是说,既不要父母什么都顺着孩子,也不是孩子什么都唯父母是从。


我觉得,这才是现代的、文明的、健康的、良好的家庭关系的基础。文/三川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我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家带带孩子,平日最喜欢看育儿知识,更喜欢分享给所有的父母,如果你们有好的文章请一定分享出来,让我和许多的父母都能看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6-27 02:58 , Processed in 0.51480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