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06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保持在科技创新中的优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0 17:16: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提到科技创新,我们会想到什么?3D打印、智能机器人、智能音箱……
一款令人惊艳的科技创新产品往往令人不得不叹服于设计者的才华和能力。
“哇!他是怎么做到的?”
“太厉害了吧!”
“请收下我的膝盖!”
但是,很少有人会说,生产这款产品的厂家好厉害……
为什么?
因为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制造企业只是一个代工厂而已,科技公司将研发设计好的产品交给制造企业,它们只要按部就班地照着生产就好了,不存在创新,当然也就无足轻重了。但事实是这样吗?并不是。
在科技创新时代的今天,制造企业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制造企业现在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科技创新的成败看量产,量产的成败看制造企业。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富士康是苹果手机的制造商,苹果手机从1代到现如今的11代都是富士康生产的。其实,苹果公司就算不与富士康合作,自己也能生产手机。但区别就是,如果苹果公司自己生产,可能需要将每部手机的售价提高到几万元,才能覆盖研发成本。而借助富士康对复杂产品的大规模开放制造能力,苹果公司就能从2007年卖出的第一部苹果手机到现在,在全球卖出超过15亿部手机。
科技企业的特征是技术领先,相对于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它们研发的新产品在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新产品的利润高,溢价空间也足够大。然而,科技产品的制造前期投入巨大,包括建设厂房、购买设备、部署生产线、招聘工人等。如果产品不能进行大规模量产,就无法摊薄研发和前期投入的成本,这会导致产品的单价过高,从而大幅减少使用产品的普通消费者和下游合作伙伴的数量。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达标,企业就谈不上成功。所以,我们可以说,量产能力和产品的市场优势密切相关,产量越大,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
我们还看富士康。苹果公司的利润高,不仅因为它的科技含量高,还因为富士康强大的制造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苹果手机的产量,降低了每部手机的成本。富士康有5000多位工程师致力于帮助客户解决产品设计完成以后的量产问题,从生产线的部署,到产品设计的调整,再到确保产品的性能,以及适当减少库存、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劳动利用率等。
如今,我们听到了很多“黑科技”的概念,也在各种展会上看到过很多外形炫酷、功能强大的 “黑科技”产品。但是,很多都是做出概念机很容易,要实现量产还需要很长时间。毕竟,产品被设计出来和产品能够稳定量产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需要专业人员研究配合才能解决。
比如这两年很热门的柔性屏。这项技术已经酝酿多年,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大量的柔性屏产品面世。2014 年,深圳柔宇科技公司已经研制出全球最薄(0.01 毫米)、卷曲半径 1 毫米的柔性显示屏。但直到 2018 年 6 月,它在深圳的首条柔性显示屏量产线才成功投产。这个速度让柔宇科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受了外界的一些质疑。制造业的供应链改进是很难的,柔性屏生产线质量有一个爬坡以及和上下游生产线相互磨合的过程,所以一直到 2019 年才实现量产。
在 2019 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柔宇科技展示了首款可折叠的柔派手机 FlexPai。CEO刘自鸿介绍了他们目前可商用的产品。除了对其他手机厂商开放以外,在消费市场,柔宇科技在全球首先提出“柔性 +”的概念,即基于柔性电子的平台型技术,开发能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产品。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发展空间的市场,因为未来我们会进入一个显示屏无所不在的时代,但是要跨越量产这个阶段确实不那么容易。
由此可以看出,任何新技术要推概念很容易,但在实际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显示屏领域资讯机构DSCC 指出,即使像京东方这样领先的显示屏制造商,在 2018 年刚开始投产柔性 AMOLED 面板时良品率仅超过10%,进入 2019 年后,良品率才开始逐步提升至 50% 以上。能够做到这样的提升,除了时间,还要有各种设备、流程和工艺上的优化,更要有足够强的产业基础的支撑。所以我们可以说,科技产品的量产绝对是个技术活。光有“黑科技”还不够,必须等到“黑科技”产品能够被稳定地生产,能够被批量地供应,创新才算完成。
因此,制造也是创新,是一种不一样的科技创新。
在2019年12月13日举办的“2019央视财经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点名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其中就包括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指将制造技术与智能系统有机结合,随着生产环境和要求的变化,能够及时进行自动化调整。而智能制造将是制造业的一个趋势,未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制造”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过去,欧美国家为了将资源聚焦在高端产业上,将生产外包出去,把大量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欧美国家逐渐失去了大规模工业化制造的能力。而中国在过去30年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产业网络。这种开放的外包制造能力在国外一直稀缺的。苹果公司现任CEO蒂姆·库克2017年在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时说,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制造产品,并不是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事实上,中国已经不是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了——而是因为制造技能。只有先进的机器和许多懂操作的人才能生产苹果设备,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只有中国制造是支持创新的制造。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优势也是有可能被替代的。
那么中国应如何保持这一优势呢?
答案就是创新——制造业的创新。


《中国优势》立体封面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4-24 18:25 , Processed in 0.50302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