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9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孩子胆小、紧张……父母的这种行为,危害竟然这么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17 09:05: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把「坏脾气」传递给孩子,也可以按下「从我终止」。
就像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把孩子放到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世界里去。
——凯叔
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我听完难受了很久。
她的小侄女只有3岁多一点,却特别「乖巧」。
吃饭时只吃自己跟前的一道菜。不管她在做什么,大人一看她,她马上露出小乳牙微微笑。
她的妈妈脾气很大,喝水弄湿衣服了,坐地上了,玩具摔坏了,吃饭太慢了,午睡不快点闭上眼睛,都会说她。
朋友有一天发现,小姑娘吃饭掉了米粒,会悄悄地踩在脚底下。害怕妈妈看到的小碎纸屑什么的,就握在小手心里,甚至藏在鼻孔里。
朋友又好笑,又心酸。
这么一点点年纪的小孩,已经学会了怎么对付坏脾气的妈妈。
是啊,孩子不是一块无知觉的石头。
当大人愤怒地冲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很害怕,只好想办法来应对大人。
3岁的小姑娘,在一次次的害怕中,已经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把可能让妈妈生气的东西藏起来。
其实我们知道孩子会害怕,只是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孩子到底有多害怕。
有一个德国绘本叫做《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形象地描绘了孩子的恐惧: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
我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
我就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
我想叫,但没有嘴。
我想找,但没有眼睛。
我想飞,但没有翅膀……
在小企鹅的想象中,妈妈大吼大叫的时候,他仓皇地只能逃跑,因为「自己」的身体已经被恐惧撕碎了。
绘本的最后,妈妈说「对不起」,把小企鹅缝在了一起,小企鹅就原谅了妈妈。
孩子天然对父母有最真挚的爱,每一次被缝起来,他都会原谅妈妈,欣喜和感激地抱着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但是妈妈不知道,他曾经有多疼。
甚至有些爸爸妈妈,不觉得对不起,不会把小企鹅缝起来,任由他在害怕和恐惧中屏住呼吸,绝望地发抖。
他们不知道,持续的害怕是摧毁性的,会给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阴影。
后果可能是孩子变成一个「假人」。
为了逃开害怕,孩子努力迎合父母,把自己变成父母喜欢的样子。
长大后他表面正常甚至优秀,但焦虑、压抑,稍微放松一点就觉得对不起全人类,稍微大一点的挑战就能把他打沉。
后果也可能是冷漠。
孩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把妈妈的脾气和爱一起关到门外。
网上有人问,童年有被打骂的经历,将来会怎样?很多答案都很戳心:
防心很重,别人一句话伤到我就再也不接受这个人。
后果还可能是「暴力复刻」。
被父母严厉责骂的小孩,常常会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弟弟妹妹和同伴,甚至会成为霸凌同学、制造社会悲剧的那个人。
在害怕中长大的人,心底永远锁着一个哭泣的孩子。
我们知道发脾气会伤害孩子,但为什么有时候就是忍不住呢?
忙了一天回来,看到家里像个垃圾场,孩子玩具零食撒一地;
催孩子去写作业,孩子却一直玩玩玩,坐在书桌前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掏耳朵,作业写的错误百出;
已经很晚了,孩子还在磨磨蹭蹭不去洗澡睡觉......
面对这些鸡零狗碎的日常,哪个妈妈不是忍了又忍,却还是没有忍住,最后大发雷霆?
可一看到孩子哭了,又心疼后悔。
父母要控制情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们觉得生活太不容易了,孩子太不懂事了。
我们的心灵像个炸药桶,偏偏孩子哪儿哪儿都是导火索。
吃完零食乱丢、不肯主动去睡觉……无非也就是一些「小事」。
但为什么这些「小事」却让我们如此焦虑,大发脾气,恨不得去怒吼自己最亲爱的孩子呢?
我们的「脾气」背后有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洞察,只靠强力控制,常常会失败。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生活的某个瞬间,突然心中雪亮:原来这是我的事,和他无关。
心理咨询师凌想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孩子橙子,上课外班不敢举手说话。她急得又是拍又是戳,逼橙子快举手。
后来,她突然想到一个场景:
小时候在幼儿园午睡,想去洗手间却不敢说,直到尿了裤子,就是喊不出一句:「老师,我要尿尿。」
原来,让她又急又恨的,是当年那个紧张的自己。
当年那个胆怯的小女孩心里,复杂的情绪打成了一个结,一直藏在心灵很深的地方。
所以当孩子有类似的表现,她的「情结」一下子就被激活了,紧张、恐惧、难堪、愤怒瞬间就涌了出来。
每个人的情结不太一样。
有的妈妈最恨孩子「不感恩」:用心做饭、孩子只吃几口,或者费劲讲题孩子走神,就会一下子炸毛。
也许她的内心深处也满是委屈和耗竭感。
有的妈妈最恨孩子「不完美」:孩子作业写错一个字,时间控制不精准,焦虑就一下子填满胸腔。
也许她的童年里,充满了「只有拼命努力,才能活下来」的不安。
这些情结是我们心灵中的暗黑小秘密,一簇一簇的荆棘丛。如果我们认真想,总会想到它们的来源。
当我们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瞬间变成了曾经那个委屈的小孩。
所有不曾说出来的愤怒和害怕,现在一股脑地转嫁给了弱小的孩子。
可他爱你、依赖你,所以他逃不掉,只能卡在那里,让你的怒火像岩浆一样浇到他头上。
他能做的,只有在心里默默打结,并把这个情结藏在心灵深处,就像曾经的你一样。
情结,就这样代代相传。
孩子不断为父母的过去买单,又不断复刻着父母。
但孩子是无辜的。
你的过去,孩子不曾参与。
你的情结,孩子更不曾补刀。
那凭什么,他要为你的情结买单呢?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分不清楚自己和孩子。我们把孩子当成了会走路的软陶,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我们恨孩子「不听话」,如同恨自己不争气。
但如纪伯伦的诗所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父母的孩子。
只要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就会有观点的相左,权力的争夺。
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恰恰说明了我们没有能力用成熟合理的办法,处理两个人之间的分歧。
育儿知识不足,能力不足,只好诉诸「暴力」。
我们应该做的,是补上这一课,去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学习怎样和孩子沟通,研究怎样让孩子愿意和我们合作。
化脾气为学习的动力,才不会再发脾气。
是的,一个人的脾气里,处处都是过去别人如何对待过他的痕迹。
我们可以不假思索一股脑地把这些传递给孩子,
也可以按下「从我终止」,
就像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
放孩子到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世界里去。
我知道我可以,我知道你可以,每个真心爱孩子的父母,都可以。
作者:唐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我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家带带孩子,平日最喜欢看育儿知识,更喜欢分享给所有的父母,如果你们有好的文章请一定分享出来,让我和许多的父母都能看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4-25 11:36 , Processed in 0.553032 second(s), 6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