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3926|回复: 5

重阳节莫忘祭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发表于 2017-10-17 10: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除夕(初一黑头)、清明节、重阳节(yueyi)、中元节(鬼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如今重阳节和中元节已经被人渐渐淡忘,反而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


农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除夕祭祖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祭祖的形式各有不同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

113638577.jpg

除夕祭祖

阳历四月五日,清明节祭祖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113638609.jpg

古人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祭祖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马上要到了,大家一定不要忘记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发表于 2017-10-17 10:4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还真是忽略了这个节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发表于 2017-10-17 11:1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烧纸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发表于 2017-10-17 11:2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四个节日才是最重要的!法定节假日应该考虑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发表于 2017-10-17 14:4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下周六就是重阳节了?很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发表于 2017-10-18 08:1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节日都是以娱乐和消费为主,被商家炒起来了,双十一就是商家炒作的典型,咱们不要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丢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4-17 07:27 , Processed in 0.44102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