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11831|回复: 1

一线城市娶老婆成本大降 不再必须买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发表于 2016-12-3 1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各个城市男青年娶妻成本,最贵的是深圳——不吃不喝30年+倾家荡产,可以娶到中上条件的老婆。北京、上海也至少要不吃不喝28年以上。即使是房价最便宜的广州,也要不吃不喝16.5年,外加倾家荡产,才能娶到各方面都更好的妻子。


  据说,推高娶妻成本的因素之一,就是“房价的丈母娘理论”,要娶妻,先要过丈母娘的财产考察关。其实,从丈母娘的角度,要求女婿买房,没有什么不对。毕竟辛苦养育女儿几十年,希望看到她幸福,而不是吃苦。


  所以当有人说“为什么非要买房,可以租房”时,他成了网民抨击的对象。在丈母娘眼里,租房的结果是女儿居无定所,随时可能被房东赶出去,跟着老公颠沛流离。


  所以,结婚买房,往往被界定为“刚需”,婚房是一种不能不买的商品。


  好在今年以来国家的一系列政策,让“刚需”买房的压力骤减。


  刚需不再“必须买房”


  11月28日上海发布的《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就要求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社会专业机构不断扩大代理经租业务规模,切实落实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制度,规范住房租赁行为,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保障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


  这绝不只是一纸文件,上海早从土地政策上,就开始鼓励租赁了。


  今年5月,上海周浦一幅住宅用地出让,规定了开发商必须自持项目15%住宅物业70年,只能租赁,不能销售。自此后,上海所有出让的住宅开发用地,都会有开发商自持面积的比例要求。


  上海对开发商自持住宅比例的土地出让要求,很快被全国的其他城市效仿。


  11月25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本市“限房价、竞地价”项目自持商品住房租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通过“限房价、竞地价”的交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商品住房应全部用于对外租赁,不得销售,其持有年限拟与土地出让年限一致。


  通知提出,企业出租自持商品住房前,应对房屋进行全装修,确保满足居住条件,且在应实行市场化机制,不限定承租主体,租金价格由租赁双方按照市场水平共同商定。为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自持商品住房出租也将纳入北京市房屋租赁平台管理,租赁合同须网上签约,单次租期不超过3年。


  此前,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位于海淀、大兴的4宗地块的出让补充公告,提出将试点采用“限房价、竞地价”的交易方式挂牌出让。11月17日,4宗地块全部完成现场竞价,均为房地产开发企业100%自持。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租赁房源将满足以自住为目的的刚性需求,而且海淀北部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重要的产业功能区,租赁房源供应更能满足年青群体的住房需求,增强城市活力。


  “穷人”活得不累,才是好城市


  一位地产圈的富二代认为,政府大规模发展租赁市场,是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可以不用买房,这能让他们的资金投到股市或者其他金融类产品中,或者更多地去消费,盘活实体经济。下一步可能出台的房产税,也是想让更多人放弃买房。


  实际上,邦爷觉得,加大土地自持比例、鼓励租赁,还有一个目的是防范金融危机。


  最近上海印发了《关于调整本市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政策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住建部还款能力的计算比例,从50%调减为每月还本额占工资基数不超过40%。


  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要把偿债能力差的低收入人群,从购房市场赶出去。


  众所周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最初就是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次贷危机的“蝴蝶翅膀”,就是华尔街部分金融机构把大量的借款借给了没有足够还款能力的穷人。


  但如果粗暴地把低收入人群挡在购房市场之外,他们无法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不仅违背国家“让更多流动人口安居大城市”的意愿,也将削弱城市中长期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东方卫视的主持人骆新曾说,一个富人周围要有八个穷人,才会感觉幸福。因为,富是相对穷而言的。如果他周围没有穷人,只有富人,甚至有很多人比他更富。那么,他的富就完全没有意义。没有人为他烧饭,没有人帮他打扫房间,也没有人替他开车,他要自力更生做所有的事,那么他的生活状态其实和穷人是没有区别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城市没有相对低收入者,只有中产阶层和富人。那么,市民的生活不一定会幸福。


  想想这样的场景,当一碗普通的面要50元甚至100元才能吃到;理一次发,要100-200元;送一次快递要60元…这样的高消费城市,谁的生活压力会不大?


  对实体经济来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低收入者,那么对这个城市的产业没有未来。复旦大学的孙立坚教授说过,全世界的制造业,无论低端还是高端,最后一定是拼成本,谁成本便宜,谁就有竞争优势。


  换句话说,如果人们为了买房,都要求制造企业给予高工资,那么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能迁厂,或者宣告破产。


  如何让相对低收入者愿意留下来?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提供一个稳定并且能够长期租赁的居所,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而这才是住房租赁市场可能替代刚需房销售市场的根本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6-12-3 13:33:14
80后女白领用14年时间身价飚至1500万 靠的是什么?

理财要闻融3602016-12-03 07:58分享
故事主人公:刘文希

年龄:36

心得体会:房价租金齐涨,租房买房都不易

转眼已经到了年底,在不少年轻白领讨论年终奖发多少的时候,我正在筹划春节的旅行计划。两个月前刚刚把家里的一套价值530万的房产卖掉买了保险,想当初我是以总价30万的价格拿下的,每月2000多的月供,如今收获了十几倍的受益,这在十几年前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除了已经卖掉的这套房子,我还有另外两套房,在不少人看来,在北京能有三套房,不是土豪就是老板,实际上,我只是一介白领,并非朋友们想象的那样。

毕业第一年就买房,咬着牙还房贷

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北京,每月工资3000来块钱,这个薪资水平在那会看来,可以活得相当滋润了。可是好日子不长,一心望女成凤的老爸让我在北京落脚,而这第一件事就是买房。虽然我满腹的不情愿,却也抵不过二老的“谆谆教导”:“年轻的时候一心想在北京发展,家里出了变故,只能返回老家发展。”每次说到这的时候母亲都很动情,在他们那一代,跟如今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为了有更好的发展涌向大城市,但在传统观念的左右下,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为了守护父母放弃了这个机会。就这样,父辈们把没实现的理想习惯性地寄托在了我们这一代身上。

毕业的第一年,我在父母的支持下买下了三环内一套大三居,总价30多万,每月房贷就占了我工资的一半,工资一到账就得先还房贷,以前从没有记账习惯的我开始算计每月的吃穿用度,连跟朋友出去吃饭得要想着是吃自助还是火锅,自助能管吃饱,火锅人多的话均摊下来每个人没多少钱,哪个划算吃哪个。说的夸张点,真是咬着牙还房贷,背着房贷的枷锁苦哈哈的,学生时代想着早点挣钱快活几年的憧憬也被早早的斩断了,要说没埋怨过父母那是假的。

租房市场看涨,出租两套房

过了两年“苦日子”之后,我的房奴生活有了改观,工资涨了近一倍。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结婚后老公单位分了一套公房,此时我们已经是有了两套房子的家庭。当初那套大三居已经涨到了50万,公房虽然不能卖,但是按照当时的地段市值计算的话,总价也差不多要30多万。2004年以来,北京房价不断上涨,房租也跟着水涨船高。记得一次下班回家,看到邻居李姐带着一男一女到家里,当时说是要把房子出租出去。

事后跟邻居李姐聊起,说她家房子已经租出去了,租金每月2000多,与好几拨来看房的,最后李姐选了一对在国企工作的小夫妻,“找个稳定、事儿少的租户省心,要不然遇到那种事儿多的自己麻烦也多。”李姐是个挑剔的人,能租上她家房子的肯定差不了。在我佩服李姐的眼光时,她给我提了一个醒:你家两套房,也可以把闲着的一套租出去,“以租养贷”用房租还房贷。真不愧是李姐,能想出这么个方法,回家跟老公说了这个提议后,他不高兴了:“我之前不是也提议过嘛,你还说我‘自家的房子给别人住多别扭’,这回别人说的倒成妙计了。”我意识到自己理亏,就赶紧打圆场:“说的人多了当然可行性就大了嘛。”就这样,老公发了通牢骚后默认了我的提议。后来在李姐的指导下,我们的房子以每月2300的价格租了出去,正好够还房贷。

工资涨了,房贷也不用愁了,我们的野心也更大了,用手里的资金再买一套房子,此时已经是2007年,奥运会前夕的北京房屋均价已经突破万元,我们选购了一套小两居,总价70万元,这套房子在购买后没有装修,而是直接添置了一些家具后以月租金2600的价格租了出去,同样是“以租养贷”。伴随着房价上涨,2007年的北京市全市租金均价已达到2249元/套,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涨幅得到了缓解,但之后仍是上涨的趋势。据英国《金融时报》显示,2016年北京的房租负担已位居全球第一位,北京的平均房租是其平均工资的1.2倍。不得不说,租房市场的涨幅与房价比起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房价变迁十几年,三套房子价值1500多万

再说说我手里的这三套房子,一套是我的婚前财产,另外两套是婚后房产,三套房加起来将近1500万,虽然我知道房价在涨,但没想到今年涨得这么厉害,当初几十万的房子,负担2000多的月供都感觉要吃土了,放到现在,2000元的月供都比不上房租高了。很多早期买房的人估计都有着类似的感受,过去觉得几千块的房子贵的要死,如果我嫌贵没马上买房,恐怕能不能凑齐首付都是个问题。这让我想起了公司同事夏利,从去年开始就念叨着买房,可是一直犹豫不决,拖到了今年,原本300多万就能买下来的房子,今年就涨到了400多万,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万首付,最近正在为房子的事情发愁呢。

如今的80、90后的压力比我们那个时候大多了,有时候我都觉得财富的差距不仅取决于自己的个人努力,还取决于是不是早生了几年赶上好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4-3-29 18:14 , Processed in 0.53003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