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文登社区 首页 资讯中心 今日头条 查看内容

范以锦:我们看到南方的辉煌,却不一定看到其中的痛苦

2018-9-15 12:27 |来自: 百神搜神记

[摘要]他从1995年起担任总编辑乃至担任社长后,即便是节假日每天都要回办公室一段时间阅报和处理相关事宜,平时独自行走在路上时还会边走边思索一些与办报和报业发展的问题。“辉煌与痛苦是成正比的,要想辉煌一些,就得痛苦一些。”范以锦轻描淡写地说,我们看到的是辉煌,看不到的是痛苦。

由中宣部副部长兼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长,原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慎海雄主编,前南友马立明采写的《当代岭南文化名家——范以锦》近日公开出版发行。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曾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第一个将品牌概念引入中国报业,提出报业品牌理念,开启了中国报业的“品牌”时代,一系列报业拓展战略的设计者和推动者。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范以锦》由“南友圈”公众号独家连载,本篇为本书引言,对老范的南方生涯有着高度的总结与精彩的细节表现。

去年,百神传媒正式上线之时,即隆重发布了“2017年度人文大神”榜单:范以锦正是其中的一位“人文大神”。今天,百神搜神记特意转发此篇引言,以此向这位南方传媒大神再作致敬。

鲜花与掌声

(一)

南国深秋,低温还没袭来,但空气的流动已经加快。一些黄叶,在路边欢腾而起。广州大道的行人,脚步匆匆,似乎是收到了季节变换的信息。杨箕村口的一个保安,拿起一份新到的《南方都市报》,很仔细地读着。报纸上的日期,写着2006年11月15日,周三。

这是一个很寻常的秋日,当天的新闻并不多。在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里,却弥漫着一种离别的不舍。一位老人,即将告别他从事了36年的新闻实操岗位,进入他最后一天的工作。在他到了60岁之际,他已经多次提出“到点就退”,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拖了8个月。

终于,离别的时间已到,就在这个深秋的早晨。一早就有人守候在范以锦办公室旁。待他开门进入办公室,色彩斑斓的鲜花就送到了他手上。这是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部专程从云南定购回来的,作为退位老人,他第一次享受到了这种异乎寻常的温馨。

“你们可以叫我老范了”、“无官一身轻”——这就是范以锦。之前一天,他还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掌门人。如今,他终于可以不当“新闻官”了。

“他那一天,老是在提安全着陆”,见证了范以锦一路艰辛历程的一位老记者说,“你们都不知道这句话分量有多重,多么难得啊!”

范以锦在办公大楼二楼大会议室的交接班仪式上发表卸任感言,断断续续,因为不断被掌声打断。

下面一个字、一句话,范以锦都进行了深思熟虑的琢磨:

从今天开始,大家可以称呼我“老同志”了。

老同志见面往往会关切问一声:“安全着陆没有?”历经风风雨雨,今天范以锦终于安全着陆了。

谢谢大家掌声的祝贺!此时此刻卸肩比规定时间延长了8个多月,感谢组织的信任,感谢全体南方报人长期以来对我的关爱和支持。

我快进入60岁时,就期盼依时从集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集团人才济济,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杨兴锋等同志上来,会比我干得更好。报社领导岗位是光荣神圣的岗位,而在这个岗位上又会碰到陷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自1983年进入报社领导班子的23年间,从不敢松懈,尤其是担任总编辑、社长之后,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报社的事业中。我企望进入花甲之年之后能给我留点“自己能支配自己”的空间。我依时从集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于公于私都有利。从今天开始,我那根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所以,今天我要说,不当“新闻官”的感觉真好!

掌声就是理解,感谢各位的理解。我希望掌声是送给我的,而不是留给你们自己的。我刚才那番话是针对老同志说的,而年轻人还得有上进心、有事业心,像我年轻时那样,主动给自己加压力。事实上,我们集团许多同事已是这样做,为了事业埋头苦干,呕心沥血。辉煌与痛苦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辉煌一些,就得痛苦一些。

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南方日报社工作。我感到最幸运的是,我永远属于南方报人。我感到最自豪的是,我和在座的各位同事与新老一代南方报人共同培育和发展了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系列品牌媒体。我感到最欣慰的是,虽然我没有给下一届班子留下多少财富,但留下了思路、留下了人才、留下了发展后劲。

刚才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同志代表省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中梅同志代表省委宣传部,分别作了讲话。他们在讲话中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是对南方报业事业发展的高度评价,是对南方报业领导班子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体南方报人的鼓励和鞭策。我个人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南方报业今天的辉煌,是全体南方报人长期奋斗的结果,新老一代南方报人为追求新闻理想和为南方报业的改革发展付出了艰辛劳动和心血,有的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一代南方报人,如饶彰风同志——南方日报社第一任社长,“文革”中惨遭迫害致死;新一代南方报人,如南方都市报首任总编辑关健同志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饶彰风同志、关健同志,还有曾直接领导过我、给我许多关心和帮助的老社长丁希凌同志、老总编辑陈培同志,以及那些为追求新闻理想、为南方报业改革发展付出沉重代价的同志,最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南方报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受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我深深体会到患难见真情。我们班子成员精诚合作,肝胆相照;集团广大员工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我们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爱社如家,以特殊方式帮助集团领导班子排忧解难,共渡难关。南方报人的真情、南方报人的正气和南方报人对中国新闻事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作为第一把手直面集团一切危难的坚强后盾。这样的同事、这样的集团、这样的事业,激励着我们改革创新、勇往直前。南方报人也讲回报,但不奢求,最看重的回报是尊重他们的存在和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今天的南方报业已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南方报业的人才也走向全国各地,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忠诚;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南方报业对中新闻事业所作的特殊贡献。

在我离任之际,我感到遗憾的是,一些遗留问题仍未解决好,我对相关同志表示深深的歉意。南方报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传承创新。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班子带领下,南方报人一定会继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开拓进取,铸造南方报业新的辉煌。

(二)

背过身去,掌声渐远,告别昨日的辉煌。范以锦,这个创建了一个时代的报人,终于要离开自己的舞台。他的下一站,是作为“一代宗师”,投身至学术界,担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一职,学业界都期待他“多培养优秀的新闻人才”。

在这2006年的金秋,他留下了一个尚处于黄金时代的南方报系。台下的听众,有《南方日报》的老员工,也有《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南方人物周刊》的新闻精英,还有刚刚招入报社的新生力量。这些人,这些报,家大业大,都是在289大院中结出的累累硕果。

范以锦的最大功绩之一,在于在当好“新闻官”的同时,孵育了南方报业——这个可能是当代全华南最大的媒体文人团体,有着浓厚新闻理想追求、具有强大创造力的知识群体。很多知识分子都因这里独特的气氛而来,因“南方”这块招牌而来。人才优势,一直是范以锦认为的企业竞争力之所在。“集团人才济济,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他在离别感言上所说的,也完全是他的真心话。

但谁都知道,报社社长这个位置历来是高危职业,一些敏感事件若把握不好,就乌纱帽难保。本来,完成好“规定动作”就已经不容易了,还想做一些“自选动作”,这个难度就更大。范以锦能够平衡好各方利益,不仅做好了分内事,报业生涯“安全着陆”,更是打造了如此欣欣向荣的一个文化高地。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件难度极高的事。学者展江形容,“这完全就是走钢丝嘛!”

这不都过来了嘛!范以锦环顾四周,生机勃勃,人才济济。系列报刊,开花结果。激昂文字,纸上春秋。“龙生龙,凤生凤”,这是他多年来精心的布局,市场化媒体时代,在他主政期间培育出了一批“龙”、“凤”项目。他最高兴的是,“留下了思路、留下了人才、留下了发展后劲。”

进入南方报业的一批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的培训之后,也逐渐挑起大梁,并迸发出了理想主义的光华。在中国大国崛起的当下,在市场经济渐入佳境之际,南方报系应声而出,交出了自己的时代答卷。

在离职感言中,范以锦还回顾了南方报业前赴后继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相的壮举。正是有一代又一代无畏的“普罗米修斯”,才能点燃真知之火。他列举了饶彰风、丁希凌、陈培、关健等前南方报人,他们在任上体现了报人的风骨,有的人还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南方报业之所以能形成一个文化高地,吸引千百有志之士加入其中,是有其历史传承的。到了范以锦时代,划时代地提出纸媒品牌化理念,“去南方”成为新闻理想的代名词,成为新闻学子眼中的圣地。南方报业的图腾——一团燃烧的火焰,被认为是真、善、美的象征。

“南方报人最看重的回报,是尊重他们的存在和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范以锦的这句话,说出了很多南方报人的心声。因为报社的发展与壮大,他们的职业荣耀度和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飙升。自从2002年开始,南方报社一直跻身“中国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单位”前50位,在2006年,应届毕业生报考南方报业的人数,全国竟有4万人!自然,范以锦等一批南方报人,是众多大学生眼中的偶像。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忠诚;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南方报业对中新闻事业所作的特殊贡献。”说完这句话,范以锦眼睛已经湿润。旋即,21世纪经济报道掌门人给他发来短信:“好感动,我们的眼泪也差点流出来了。”

有位来自武汉大学的实习生,一次在报社搭电梯,见到一位个子矮小、衣着朴素的老人。老人问他去几楼,他说12楼,老人就帮他按了。老人还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小伙子,天气冷了,衣服不够呀。”实习生顾着玩手机,头也没抬:“没事,我身体好。”

后来,电梯里又进来一个大姐,对着老人说,“社长好!”

这个实习生反应过来了,惊呆了好久……

他后来跟师弟师妹讲述这一幕时,感慨说,“这怎么会是范以锦呢?他怎么是这个样子的?”

他想象中的范以锦,或是高大威猛、气势逼人、一言九鼎的“霸道总裁”,或是气宇轩扬、一身名牌、口中夹杂洋文的“CEO”。怎么也想不到,真实的范以锦是这个样子的。

范以锦身高只有1.6米,体重55公斤,典型的广东人长相,“干干瘦瘦”。他的普通话带有浓厚的客家口音,在台上讲话的时候,有些愣头青会笑起来。

他平日晚饭后会在报社附近周围漫步,路过书报摊会停一下,跟卖报的大叔拉拉家常,谁看得出他是领导!

他的办公室门口一直敞开着,每天都有各层级的员工来找他,跟他聊各种事,从稿件刊发到家长里短。只要不是特别忙,他来者不拒,有时一聊,会聊很久。

他看起来就是一位极其普通的老者,看不出什么气场。

但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放在范以锦身上是多么的准确!

“他个子不高,却是一个高人。”

“他外表儒弱,内心刚强。”

“庄慎之、陈朝华、向熹,这些传媒界的名人,都佩服他!”

……

这些都是新闻界人士对范以锦的评价。

是的,哪怕是刚刚发笑的愣头青,听范以锦讲话后,就会被他妥当的表达、快速的反应、身上散发的气质所折服。作为南方报业的“总舵主”,能让众人信服,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人们对他的敬佩,不仅仅在于他的官职,更是在于他的水平、在于他的人格、在于他的风骨。

“外圆内方、外柔内刚”这是曹轲对他的形容,可谓是十分确切。

随和、好相处、没架子,是他给人的外在印象;但他的果敢、刚毅、担当,又是如此的突出。

一些愤世嫉俗、性格桀骜的年轻记者,也很认可范以锦的处世之道。“他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智慧,从他身上受益良多。”

在南方报业,下决心做大做强南方都市报、提出南方日报也要走市场、支持创办新京报,以及强化报业品牌战略,系统地完善“南方报系”结构……报界中人都知道,这些事都是划时代的、同时也是困难重重的。一群南方报人居然推动了这一进程,这在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堪称是21世纪初中国重要的传媒事件。其中的设计者、领头者之一,就是范以锦。

他也必然是个痛苦的人。他从1995年起担任总编辑乃至担任社长后,即便是节假日每天都要回办公室一段时间阅报和处理相关事宜,平时独自行走在路上时还会边走边思索一些与办报和报业发展的问题。“辉煌与痛苦是成正比的,要想辉煌一些,就得痛苦一些。”范以锦轻描淡写地说,我们看到的是辉煌,看不到的是痛苦。

——在有的系列报碰到麻烦事之时,老范给员工们讲话开宗明义地说:“要把握好分寸和底线,别以为我是为了乌纱帽。我当老总,是把乌纱帽放在桌子上的,随时准备被摘掉。我不在乎自己的乌纱帽,我在乎报纸的安全。报纸不改革创新,办得没人看,等于自杀;而盲目往前冲,踩红线,则有可能他杀。”

——在针对某些被批评对象和“保护伞”喊着要“收拾记者”时,范以锦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尽了最大的可能保护充满理想和才华“却常常失之莽撞”的年轻人。

——范以锦多次提到“午夜凶铃”,其中一些批评报道,遭到了有关人员的狙击,大半夜向范以锦施压。

……

老范说过,在他认为的原则上,“没有仕途上的考虑”,他只要实事求是,甚至不惜和一些人据理力争。为什么能够据理力争,老范认为是良知使然:“在这一点上,我是有良知的。”“该向上反映的要反映,让上头更全面了解情况。事实上我的不少意见得到了采纳。”

南方的盛世,是这样一步步摸索、打造出来的;也是这样据理力争“守”出来的。他不是高大威猛、颜值爆表的“霸道总裁”,但却被认为具有骨气和智慧的“传媒领军人物”。

南方报业为什么能家大业大,不仅仅是报社的品牌战略、行之有效的考评方式、长远而精准的用人策略,更有独特的南方基因——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关怀、对正义的追寻,这就是独具魅力的人格、报格。“丢失了报格、离开了根基,即便是报业大厦也会轰然倒下。”范以锦说。

(三)

人们所不知的是,范以锦在交接完班之后,回到办公室,打扫了一下。当老范收拾得差不多、准备离去的时候,一个虎背熊腰的人走了进来,说,“社长,您今天终于不当社长了,平时不敢邀请您,今日,我们一起去散散心吧。”

老范定睛一看,原来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摄影记者周浩!老范虽然与他接触不多,但知道这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有想法的记者,于是欣然答应。两人在珠江公园玩了一个下午,又是一起散步,又是一起拍照。老范像顽童一样,讲了好多小时候的故事。他回忆道,“那天真的是很开心。”

顺带一提,周浩已从记者转型成一位成功的纪录片导演。他的力作《高三》、《大同》等,获得大陆、港台等多个顶级奖项,包括金像奖、金马奖。获奖后,他第一时间告知老范。

而范以锦,在离别之后接受了好多邀请,都是一些记者、编辑自发组的饭局。其中一些人,老范也叫不出名字。他们都说:您在任上时我们不好意思请,怕被认为是“巴结”,但是现在就不怕了,我们是真心感谢您的。

老范“哈哈哈”地回应了。正是有了“龙生龙、凤生凤”的思路,南方报业才有了后来的品牌延伸效应,才能大幅度招进人才。于是,各路才子佳人,聚于此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289大院的众多年轻人感谢老范,是有缘由的。

同样不为人知的是,在老范担任社长时,恰逢老父生病,老范无法照料,每年只能看望一两次。本想着卸任后能好好陪陪老人家,结果老父亲还是先走了一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文登之窗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文登之窗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登之窗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文登之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文登之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每日推荐  
· 打造“医共体”,文登人民就医更方便
· 95后陆续入职:慢就业观兴起 专家建议合理
· 民警凌晨回家怕打扰老婆 躺门口睡一夜
· 澳大利亚贪吃老虎美餐后舔舐玻璃墙 表情憨
· 男子因妻杀人入狱 妻子7年后要求离婚被索赔
· 父子2人因讨债被困大楼8天 吃喝靠绳子吊上
· 歌唱祖国:穿越时空的旋律
· 男子与妻子吵架后盗走岳父家保险箱 被判刑5
· 南宁474岁最老樟树遭连根拔起 获抢救有望复
· 女生被电信诈骗1.9万 不停给骗子打电话要回
· 找到自己比找另一半更重要?说说你至今单身
· 拉萨河畔朵朵“格桑花”争芳吐蕊
· 广西境内兰海高速一载天然气罐车起火 道路
· 环卫工捡到10万现金上交 失主害怕不敢报警
· 男子开5座车一家7口去旅游 将老婆和娃藏后
  论坛热帖 更多>>
·文登同学毕业照征集活动 我要上传>>
·为身边单身男女征婚活动 我要上传>>
·网友上传宝宝照片活动 我要上传>>
·文登风光民俗照片集萃 我要上传>>
·文登登山俱乐部最新活动 我要参加>>
·文登姓氏族谱交流区 我要参加>>
  精彩图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