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文登社区 首页 资讯中心 本地新闻 查看内容

让记忆在手中延展——访葛家镇旺格庄村柳编老人张占海

2018-5-18 08:39 |来自: 文登大众

张占海正在制作柳编。(于 潇 摄)

  本报记者 于 潇 通讯员 孙 鹏
  如今,上山种地拿篓子、晾晒粮食用簸箕、盛放食物用食筐的人越来越少了,不少90后、00后甚至都不认识柳编的食盘。但走进葛家镇旺格庄村70多岁的柳编老人张占海家,数十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柳编篓子、簸箕、食筐映入眼帘。捧在手中仔细端详,每件作品的线条都十分柔美精致,一些小巧的制品更是古香古色,几乎可以做装饰品。

  但对于张占海来说,半个世纪的时间,已使他曾经的谋生手艺逐渐变成了再现生活记忆的载体。

  张占海老人说:“虽然现在需要、喜欢这些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这门手艺可不能糊弄,该走的程序一步不能少,该做的处理一个也不能缺,做就要做到极致。”说着,老人拿起一个编了过半的篓子熟练地演示起来。

  只见张占海按照粗细、长短把柳条分类,分别摆放,根据所需取用。在老人那已经变了形的长满老茧的手中,一根根柳条被有序的穿插、归位,一会儿功夫,几十根柳条已经被井然有序的排列在了一起。

  上世纪60年代,17岁的张占海想学门手艺好谋生。当时,编篓子算得上是热门,张占海拜了师傅,就甩起膀子跟着干起来了。

  很快,柳编就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早上6点,张占海就起床开始编篓子,编到晚上6点休息,平均一天能编两三只篓子。

  但想把柳编练成养家糊口的本事并不容易,一个成品篓子需要经过选材、加工、编织、收口等多个环节。“由于买柳条的成本较高且质量不一,所以,这些年来,我用的柳条都是自己种的。需要的时候就去现收割,然后分捡、去皮加工。”张占海告诉记者,“刚割的柳条很容易折断,为了便于编织,需要放进水池浸泡几天,泡过的柳条不仅弹性好,拉力强,在编织的时候也操作自如。”

  慢慢地,张占海的柳编制品越来越有名气了,他也开始收徒弟了。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手艺从“香饽饽”慢慢变的无人问津了。“因为活儿太累了,市场前景又不好,4个徒弟陆续都不干了。”张占海说,柳编制品成本不高,编匠挣的主要是手工钱。编织出来的大小不一的篓子、簸箕能卖到20元至80元。他现在一天只能编一个大的簸箕,最多能卖80元钱。

  如今,每逢集日,张占海仍旧带着编织好的几十个篮子、簸箕去售卖。“柳编篓子有很多优点,首先就是卫生环保。其次由于篓子有圆的、方的、四角的,适应范围广,还结实耐用。”张占海说,尽管柳编制品优点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篓子、篮子等传统工具被方便袋、纸箱等代替,用柳编制品的人越来越少,柳编制品也卖不上价。以前麦收时节,家家户户都用簸箕处理小麦皮,现在有了专业收割机,几乎很少用到簸箕。眼下,柳编技术完全被冷落了,都到了失传的地步了。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柳编,现在周边多个村也没剩几个人在干。

  眼看着老手艺没人继承,张占海着急又无奈,他说:“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条件不好,为了多赚点钱,吃点苦都是可以忍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愁吃、不愁穿,谁都不愿意学这又苦又累又没钱赚的技术了。再过几年,估计就没人认识篓子、簸箕了。”

  长期的编织工作让张占海的腰腿都落下了毛病,做事儿也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儿子经常劝他别再干这个累活,但张占海觉得这是他干了一辈子的事业,他想多编几年,看看能不能找到年轻人将手艺传给他。

  对于张占海和他的老伙伴们来说,篓子、簸箕里装着他们半生的辛劳,装着他们奋斗的人生故事,很难放下。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张占海在葛家大集上摆摊售卖柳编制品已经30多年了。就在前几天他和往常一样将编好的篓子、簸箕等农用家什拿到集市上销售时,两位年轻姑娘好奇地问他卖的是什么东西。“现在,这些柳编制品只能静等认识、喜欢它们的人了。许多人买回去并不是用于生产和生活,更多的是装扮家居,找回曾经的记忆。”张占海说,前段时间,一位在云南工作的文登人就慕名而来,买了多个篓子、簸箕和食筐等。

  对于干了一辈子的老手艺,尽管张占海明白柳编的发展难以为继,但他还是希望这门老手艺能得到守护、更新和传承。“现在我也开始创新了,我编的小篮子、纸巾盒等制品逐渐受到青年人喜爱,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购买,也许就有人想学这门手艺了。”张占海说。

  据了解,2013年,文登草编制作技艺、文登柳编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合并更名为草柳编。“草柳编继承了古老的编结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任重道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文登之窗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文登之窗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文登之窗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文登之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文登之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免责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每日推荐  
· 打造“医共体”,文登人民就医更方便
· 95后陆续入职:慢就业观兴起 专家建议合理
· 民警凌晨回家怕打扰老婆 躺门口睡一夜
· 澳大利亚贪吃老虎美餐后舔舐玻璃墙 表情憨
· 男子因妻杀人入狱 妻子7年后要求离婚被索赔
· 父子2人因讨债被困大楼8天 吃喝靠绳子吊上
· 歌唱祖国:穿越时空的旋律
· 男子与妻子吵架后盗走岳父家保险箱 被判刑5
· 南宁474岁最老樟树遭连根拔起 获抢救有望复
· 女生被电信诈骗1.9万 不停给骗子打电话要回
· 找到自己比找另一半更重要?说说你至今单身
· 拉萨河畔朵朵“格桑花”争芳吐蕊
· 广西境内兰海高速一载天然气罐车起火 道路
· 环卫工捡到10万现金上交 失主害怕不敢报警
· 男子开5座车一家7口去旅游 将老婆和娃藏后
  论坛热帖 更多>>
·文登同学毕业照征集活动 我要上传>>
·为身边单身男女征婚活动 我要上传>>
·网友上传宝宝照片活动 我要上传>>
·文登风光民俗照片集萃 我要上传>>
·文登登山俱乐部最新活动 我要参加>>
·文登姓氏族谱交流区 我要参加>>
  精彩图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在线客服
copyright© 2002-2016 文登之窗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编号鲁B2-20100020号
鲁icp备090749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