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1-12-6 08:22:59

刘姓历史来源

      (1)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传说为上古陶唐氏之后,居于刘(在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2)出自姬姓。以邑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子孙亦为刘氏。(3)据《史记》所载,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女嫁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当时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冒顿子孙遂姓刘氏。(4)刘汉王朝赐姓。据《汉书》所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其姓刘氏。遂改作刘敬,又项羽之伯父项伯缠,在鸿门宴保护刘邦有功,赐项伯家族姓刘氏。(5)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
      刘姓在当代中国为第4姓,占5.38%,总人口大约在6千5百万。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44369人,为第3姓。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说。西汉时,“石落村刘氏尝于海滨得百丈巨鱼,取骨为梁,构屋为鲤堂”。这是威海(文登)最早见于记载的姓氏。
      刘姓祖籍一为由福建迁至宁海州(今牟平区),据光绪《文登县志》载,刘子实,宁海州人,元末遭兵乱徙文登,族姓蕃衍,多通仕籍。刘子实之后刘姓俗称老三支,至第八世刘必绍生三子十二孙又分为十二支,世称十二支刘。二为河南固始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居文登鸭儿湾村(今荣成鸭湾村),后渐次西来,俗称鸭儿湾刘。三为诸城,明代迁入西柳。四为今胶州市陈柳集,清初迁入金格西里。五为今栖霞县,清代迁入西道头。六为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间)刘整由安徽省霍邱县莱儿庄徙居客岭今隶属荣成,其后散居文登,俗称客岭刘。
      刘姓
      1元末时刘子实由宁海州迁入文城,其后久居东关今河北村散居县境,民间称老三支刘;
      2元末由诸城逄格庄(今高密)迁入文登营杏树夼,著名宰相刘墉家族;
      3明朝前期迁入汪疃白鹿店子再迁入汪疃岭西;
      4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南固始县迁入文登(今荣成市)鸭湾村,民间称鸭湾刘;
      5明洪武时由乳山徽村迁入葛家东宋格庄大刘村;
      6明初由文城河北迁入宋村石羊林家庄;
      7明初由宋村停家沟迁入侯家寨颜家;
      8明初由高村礼格庄迁入蔄山山马刘山麻刘;
      9明初迁入泽头里岛;
      10明初迁入大水泊仁和坊;
      11明初(末)由文城河北迁入张家产东官道;
      12明初由荣成东墩迁入汪疃白玉庄;
      13明初由文城河北迁入蔄**床;
      14明初由文登营杏树夼迁入蔄**武林(刘墉刘);
      15明初由蔄山小黄迁蔄山入东道头;
      16明初由文城迁入建侯家西廒;
      17明初由鸭湾村迁入界石刘家产管山六里(鸭湾刘)。
      16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间)刘瑜之父刘整及刘瑜由江南安徽霍邱县迁入文邑客岭(今隶荣成),刘瑜之后迁入葛家于疃村,民间称客岭刘;
      17明成化六年(1470年)时由文城西楼迁入高村汤西;
      18明弘治时由鸭湾迁入龙**龙格龙格庄龙潭村(鸭湾刘);
      19明弘治时由文城迁入泽头刘家疃(老三支刘);
      20由文城老三支刘迁入文登营驾山窑,明正德时由文登营驾山窑迁入昌阳城后寺庙上土台上(老三支刘);
      21明弘治时由荣成客岭迁入侯家南渔池(客岭刘);
      22明正德时由南渔池迁入侯家南学(客岭刘);
      23明中期由小云南迁入宋村停驾沟;
      24明中期刘墉支刘由文登营杏树夼迁入宋村大泽头(刘墉刘);
      25明中期由牟平老人仓迁入界石南店子;
      26明中期由小云南迁入汪疃白鹿店子;
      26明嘉靖时由荣成松顶后迁入侯家下郭家;
      27明嘉靖时迁入宋村青岭岭东;
      28明嘉靖时迁入大水泊大台刘家台西北台;
      29 明嘉靖时由侯家东廒迁入侯家马家夼;
      30明末由荣成客岭迁入侯家小洛小林小里(客岭刘);
      31明万历时(1573~16190)由荣成客岭迁入侯家东廒廒上刘家(客岭刘);
      32明万历时由宋村鹁鹤崖迁入葛家于家口;
      33明万历时由汪疃白鹿店子迁入汪疃岭西;
      33明万历时由云南迁入文城北磨山小磨山;
      33明崇祯时十二支刘之祖刘濡恩之后由文山迁入葛家院西村(十二支刘);
      34明时迁入刘格庄(文登五个刘家庄)。
      37明末由荣成客岭迁入高村南产南潺(客岭刘);
      37明末由文城迁入文城九里水头九里村(老三支刘);
      38明末由荣成崖头迁入文登营翻身庄刘家茔;
      39明末由文城十里头迁入文登营刘马庄遛马庄;
      40明末由荣成小黄迁入大水泊东北庄;
      41明末迁入大水泊井东;
      43明末迁入张家产蔡家庄刘家庄;
      45明末迁入宋村上徐村上庄子;
      46明末由文城西龙格迁入蔄山汶口翁口;
      47明末由栖霞迁入文登营方格窑;
      48明末由蔄山小黄迁入汪疃殷家卧龙;
      49明(威海地名志:中期)末由文城迁入侯家二马儿马;
      50清同治时由荣成崖头迁入龙山东杨格;
      51明末由威海戚家疃迁入大水泊泊岳家;
      52明末由文城迁入大水泊泊高家;
      53明末由侯家西廒迁入侯家南廒;
      54明末由米山佛东夼迁入葛家下口。
      55明末由宋村鹁鸽崖迁入文登城东埠后堡后;
      56清康熙时由文城石马街迁入文城西南庄(老三支刘)。
      56清初由荣成上刘家迁入蔄山山马程;
      57清初由牟平东关迁入高村鞠格庄;
      60清初由文城南五里顶后迁入宋村炉上小炉村;
      61清初刘松坡由文城迁入天福松坡村(老三支刘);
      62清初由文城迁入文城五里庄刘家庄(老三支刘);
      63清初由文城迁入泽库寨东刘家(老三支刘);
      64清初由文城迁入蔄山山马头崖子头(老三支刘);
      65清初由文城迁入蔄山东武林(老三支刘);
      66清初由文登营杏树夼迁入蔄山南刘章(刘墉刘);
      67清初由大水泊方格窑迁入文登营西子城;
      68清初由宋村大床套河床迁入蔄山小黄;
      69清初由文城迁入东蔄山;
      70清初由文登营杏树夼迁入蔄山西刘章(刘墉刘);
      71清顺治时由胶州陈刘集迁入金格南里金牛庄(金格刘);
      72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乳山胡家口迁入泽头峰山;
      73清康熙时由侯家南学迁入大水泊大疃李家;
      74清康熙后迁入文城北磨山;
      75清雍正时由荣成黄山村迁入蔄山黄庄;
      76清雍正时由荣成小山口迁入汪疃丛家产;
      77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荣成报信迁入文登营八里庙;
      78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诸城迁入蔄山西柳山马柳树底(刘墉刘);
      80清乾隆时由蔄山东床迁入蔄山东杨格;
      81清乾隆时由文城迁入龙山东杨格(老三支刘);
      82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由栖霞小蔡村迁入蔄山西道头;
      83清乾隆时由荣成大山口迁入大水泊井东;
      84清乾隆时由诸城迁入汪疃吐羊口,清初由长岛县刘家村迁入汪疃吐羊口(统计)(刘墉刘 );
      85清乾隆时文城东关刘子实之后第十三世刘昭宏由宋村台上迁入葛家刘家上口(老三支刘);
      86清乾隆时由文城东关迁入张家产刘家庄(老三支刘);
      86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间)刘瑜之父刘整及刘瑜由江南安徽霍邱县迁入文邑客岭(今隶荣成),清乾隆末刘启祥迁入侯家东廒(客岭刘)。
      87清中期刘氏兄弟五人由宋村停家沟迁入宋村菜园子种菜;
      88清中期由草庙子洪水岚迁入蔄山二十里堡南庄刘家庄;
      89清中期由福山迁入界石永平;
      90清中期由威海刘家台迁入西蔄山;
      91清中期由东蔄山迁入蔄山南申格庄;
      92清时由文城迁入葛家窑南坡;
      93清嘉庆时由汪疃吐羊口迁入汪疃韩西庄刘家庄(刘墉刘);
      94清嘉庆时由荣成山口迁入大水泊场南,清康熙末年由文登县东南初家村迁入大水泊场南宅库;
      95清嘉庆时由高村汤西迁入侯家南寨;
      96由松顶子迁入张家产柘阳山后郭家;
      97清同治时由高村汤西迁入葛家西旺疃;
      98清光绪十六年由大界石迁入界石刘大庄;
      99清末由文城刘家庄迁入蔄山山马程;
      100清末由汪疃红石头迁入蔄山磨山;
      101清末由蔄山小黄迁入蔄山东马格;
      102清末由侯家张家庄迁入侯家河里庄;
      103清光绪二十三年由蔄山东道头迁入蔄山二武林;
      104清末由文城南门里迁入龙山泊子(大支客岭刘);
      105清末由葛家刘家产迁至龙山泊子(小支);
      106清光绪时由汪疃迁入汪疃古龙屯;
      106民国1941年由邹县张庄刘家洼迁入张家产顾家;
      107新中国1965年由长青县黄花园迁入石家泊;
      108新中国1973年由蔄山东武林迁入蔄山新权;
      109由张家产大官庄迁入侯家南寨;
      110由宋村北马迁入蔄山西黄岚;
      111迁入经区林家泊;
      112迁入经区崖东头;
      113迁入天福文山;
      114由蔄山山马刘迁入蔄山中黄岚;
      115迁入界石旸哩。

      文登老三支刘始祖刘子实三子分三支辈份派字:久嘉文云长世,永润德玉昌新。
      文登荣成(老三支刘第八世其中刘必绍三子十二孙,世称十二支刘)刘氏辈份派字:序宗昭世德,思源义清来,文明解元路,永远靠山怀 。
      客岭、南门里、泊子刘姓辈份派字:崇德毓昌新,增荣显启文,建忠诗永房,相元倪修森
      客岭刘姓辈份派字:崇德毓昌新,增荣显其文,建忠诗承序,象元誉修森 。

      崇德玉昌新,增明显其文,建忠诗呈叙,湘元益秀森。
      小洛辈分排序有:崇德玉昌新 。
      田家床字辈派字:锡培富国林。
      田家床字辈派字:保。
      崇德玉昌新,增明显其文,建忠诗呈叙,湘元益秀森。
      山东荣成市王连镇客岭村的刘姓辈份:万,崇德玉昌新,
      荣成埠柳刘官屯、孔家村刘姓辈份派字:崇德玉昌辛,增荣宪琪文,建中师永序,象源查秀深。(埠柳孔家村刘玉全提供)
      山西洪桐县迁山东文登县刘氏:书香继世长。
      山东威海刘氏:充德玉昌新,增。
      文登营镇文登营村刘姓辈分排法:川福国(延)宗序,宏程震嘉玉。辉远永滕昭,元世成思树。
      山马刘、中黄岚刘姓字辈派字:莱,孝友玉加深。中黄岚刘友谦提供。
      先日万"好象只有在自己村里能摆上辈,一出村就摆不上了!
      辽宁省盖州市旺兴仁乡刘堡村的刘氏,祖籍地为: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鸭湾刘:思英太永洪世,曰士(仕)义(意)廷同中(忠)。民国时续为:褔德恩善广,吉庆有余昌。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刘万福屯,从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大榆树公社鸭湾刘:国玉万龄志,宝鸿永长存。
      由山东文登迁入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炮台镇:宗发克成,永世德昌,谨慎为义,协和万邦。
      山东(刘墉后裔)刘氏。英九廷文国,德世宗永长,春瑞祥云照,成志玉保恩。
      河南镇平(“火石刘”刘墉后人)刘氏:祖功崇德厚,宽鸿世代长,??书廉贵,文明保吉祥。
      安徽文邑客岭村刘氏:肇庆于积善,万世其永昌。
      安徽霍丘县莱儿庄(隐居文邑客岭村)刘氏。肇庆于积善,万世其永昌。
      允正洪兴(书、速、续)德,永吉万年昌,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丗长。
      刘家庄刘姓:录魁树 。
      界石旸哩刘氏字辈:国朋,桂焕培练(炼)治,财(材)
      文登十二支刘始祖刘必绍。
      刘必绍字绍先。原文城东关人。明隆庆恩科选贡,官保安知州。置屯堡6处以安边民;倡凿渠30余里,以兴水利。告归,于文山下建“万卷楼”藏书著书颇丰。刘濡恩字顾思(?-1630年),刘必绍之子,其后移居院西村。幼承父训,苦读书,识大义。明万历由选贡除河间府通判,官永平府同知。神宗四十七年(1618年)危境中出使朝鲜副使,不辱使命,以功保甘州监督,补巩昌府同知。崇祯三年卒于官。刘必绍三子十二孙为文登十二支刘之始,刘必绍为十二支刘的始祖,十二支刘在文登为大家族。

lsr1952731 发表于 2011-12-7 19:54:03

      1.一世祖刘子实只有两个儿子,曰惟新,曰惟顺,不是老三支。老三支是八世祖刘必绍的三个儿子:儒恩、湛恩、洪恩。
      2.城关搬到苘山东武林是十二世祖一心、一上、一生,是十二支刘(十世十房樾藻之后),不是老三支。
      3.我是东武林人,我的房子就是最早的(一心、一上、一生)所建,现已拆迁。
      4.八世祖刘必绍修家谱(有版,后战火焚烧),我爷爷十八世祖刘锡酬(约百年前)重修家谱。
      希望见面商量。电话:13963181990

tyaoyusong 发表于 2011-12-7 19:59:09

lsr1952731 发表于 2011-12-7 19: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一世祖刘子实只有两个儿子,曰惟新,曰惟顺,不是老三支。老三支是八世祖刘必绍的三个儿子:儒恩 ...

感谢刘家高人指点,将适时面谈。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0 10:24:01

"二为河南固始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居文登鸭儿湾村(今荣成鸭湾村),后渐次西来,俗称鸭儿湾刘。"
上述情节中关于"鸭儿湾村(今荣成鸭湾村),"一说有异议:查山东省《乳山市信息网》(原属文登县建制)注:“明朝洪武二年,河南省固始县刘姓一支长途跋涉、几经周折,迁至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文城鸭湾崖,后逐步西迁和播散各地”。。。。。
    本人理解的文城鸭湾崖就是原文城鸭湾街.而非"文登鸭儿湾村(今荣成鸭湾村),"。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0 10:47:33

转:刘晗的资料,供参考:“各位刘氏亲友:
我是哈尔滨人,前年回老家山东威海市(原荣成县)崮山镇岭西村觅得家谱:“忆吾氏自云南来山东也迄今五百余年也,子实、子宝、子资兄第三人同至斯土,子宝公居宁海之养马岛,子资公居青州之诸城县而,子实公居文登县是为吾之始祖。至八世应时公迁于荣邑西陲之岭西是为岭西村之始祖,自吾氏来岭西之后至十五世燿文燃文炤文燭文居岭西,灼文灿文二公迁居东崮村,十六世元桂公迁居陈家庄元朋公迁居河东村。 自吾氏居是乡之谱至十三世进达公而始修明,(十六世祖)毓崧又续修之”。十九世 桂森光绪三十四年又续。 故宁海、诸城、荣城三地刘氏多同宗。我宗18—19世排序:“汉、书”;20—59世排序:“秉守维忠孝、仁贤善继先、安居存俭让、立业本恭谦、育子勤为贵、兴家德做田、兆基培永远、福寿克常连”。祖父秉信由山东到大连故于黑龙江,家父守志退休哈尔滨。(刘晗)    纠正上述错误:其实刘子实家族迁徙文登之前为牟平原住民。必紹公首修《劉氏家乘》載:“吾劉氏族源流考”(刘子实为东牟郡人)氏族何昉乎?考之《左傳》:“天子建國(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此氏族之所由始也。士庶家之氏族,其先必有所由,今不可考矣。然律音各有所屬,始姓各有其地,則姓書具載之,而非無稽也。吾劉於五音為宮,五行為土,其先為彭城。今劉之氏族徧寰宇,固皆彭城之分歟。若語其源流,譬之水,然水以有源,而其流不竭,固所以達其源也。天下之水,莫大於四瀆。江發源於岷山,淮發源於桐柏,河發源於星宿海,漢發源於嶓塚,其流則由四瀆而為百川,千支萬派放乎四海,海之水豈以無源而汪洋若是哉?江淮河漢之分猶五姓,宮、商、角、徵、羽之屬也。流各有源,姓各有自,觀水則知氏族矣。水不以末流而忘其源,氏族可以世遠而忘其祖耶?吾劉分於彭城,析於海內。吾族始於東牟,播於文登,至不肖紹方八世。迄吾孫則今十世矣。其先占籍辛汪之九裏,嗣分三甲,戶有百丁,則百丁三甲皆一裏也。皆一裏,皆一氏族也。水流而不息,其源一也。族衍而無窮,其始一也。彭城、東牟莫考其詳,文登之氏族以溯文登之源流,十世之派本於始祖而不可忘。自始祖而來至於今,由今而衍於後,皆骨肉,皆一脈,而顧可忘耶?今之族雖一而世則十,裏雖一,而甲則三。適此不為聯束,不為譜系,再更數世,愈遠而愈疏,則氏族雖存,而源流莫辨,猶今日之視彭城與東牟也。故特考之以為篤宗盟者識。注釋:1、何昉——昉,起源。2、賜姓、胙土、命氏——古人姓和氏是有著嚴格區別,天子對有功德之人賜姓命氏。3、無稽——無考。4、四瀆——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漢”,(長江、黃河、淮河、漢水)。5、河發源於星宿海——星宿海,位於黃河源頭地區。
6、嶓塚——山名,古人稱是漢水源頭。7、宮、商、角、徵、羽——我國五聲音階中五個不同音的名稱。8、占籍——報戶口,入籍定居。
9、至不肖(紹)方八世——寫這個源流考的人“劉必紹”。方,剛剛。10、裏甲——明代社會基層組織。城市中的裏又稱坊,近城者則稱廂。每裏人戶為一百一十戶,一裏之中多推丁糧較多的十戶為裏長,其餘百戶分為十甲,甲設甲首。11、適此不為聯束——聯,連結,束,捆在一起。12、篤宗盟——篤,忠信;宗盟,指同宗、同姓。
13、彭城——指江蘇徐州。

tyaoyusong 发表于 2011-12-10 13:23:07

耕海探洋 发表于 2011-12-10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为河南固始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居文登鸭儿湾村(今荣成鸭湾村),后渐次西来,俗称鸭儿湾刘。" ...

见到刘家还是有更多高人熟悉刘氏祖源非常高兴,愿与共同商讨研究刘氏。此题多方存有不同意见,但始终没有找到证据,原稿同你,但后来网上意见多样,出现错改,希望留给后人的能是正确的答案。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0 16:24:41

tyaoyusong 发表于 2011-12-10 1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见到刘家还是有更多高人熟悉刘氏祖源非常高兴,愿与共同商讨研究刘氏。此题多方存有不同意见,但始终没有 ...

查文登地名网所得: 文登县鸭湾街得名起因(文登地名网记载)
明朝初期,刘子石(实)从牟平迁至文登县文城鸭湾街居住。1944年8月30日文城解放后,划分为八个里,此街称生产里。1945年春,改称生产村。1998年8月改为生产社区居民委员会。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0 16:28:52

地名标准名称: 生产社区居民委员会

所属政区:行政区 > 龙山办

得名时间:
察看详细资料

得名起因:明朝初期,刘子石从牟平迁至文城鸭湾街居住。1944年8月30日县城解放后,划分为八个里,此街称生产里....

iwendeng 发表于 2011-12-12 20:57:01

留名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5 19:54:33

本帖最后由 耕海探洋 于 2012-12-24 11:31 编辑

乳山刘姓
乳山刘姓约1.2万户。散居各镇,以夏村、诸往、下初、徐家镇为多。其族系主要有三支:(3)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南省固始县刘姓一支移居文登县鸭湾崖,后渐次西迁,先后移居境内黄疃、西泗水头、官庄、井子、炉上、归仁、东里村、战家夼、周格庄、西圈、宝口、耳沟、社庄、曹家、簸箕掌、下肖家、董格庄、六村屯、稗子刘家、兰家等村。详细分布:

乳山四镇13村刘查询电话2009.02.08整理
夏村镇    0631-6651312
1、战家夼 元代前,战姓居福山西夼建村战家夼,元末迁走。明洪武年间,仇姓由陕西华阴县迁入,袭原名。清康熙四十二年,于、孙、刘姓分别由司马庄、牟平县葫芦地、文登县鸭儿湾迁入。乾隆年间,倪、邓、王姓分别由塔庄、邓家、驾马沟迁入。现600户。
2、东泗水头 明嘉靖二十八年,刘君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泗水头村东定居立村,故名。清康熙年间,宋、王姓由育黎、驾马沟迁入。现203户。
3、西泗水头 明成化十二年,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因位居4条小河交汇处,故名泗水头。后因建东泗水头而更今名。清初,高姓由海阳县徽村迁入。现400户。
4、东里村 清康熙年间,焉、刘姓由焉家、文登县鸭湾崖迁居里村之东建村。现327户。
5、炉上 明崇祯年间,刘姓从文登鸭湾崖迁居立村,因当时村民以炉烤糕点为业,故名。清初,丛姓由海阳县大丛家迁入。现387户。
6、官庄 明嘉靖元年,刘姓从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取名刘家宅口。嘉靖末年,于伟从北司马庄迁入。万历年间,高金由海阳县徽村迁入。后宋、徐、邢、张等姓迁入。因此地是司马庄财主种地庄子,故更名司马官庄,后称官庄。现960户。
乳山市海阳所镇0631-6752591
7、董格庄 明天启年间,刘九锡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定居,因此前有董姓建村董格庄(万历年间迁堡上),故袭旧称。清乾隆年间,姜姓由峒岭迁入。后丁、李、王姓由附近村庄迁入。现320户。
8、稗子刘家 0631-6726422 明崇祯年间,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此立村。因此地洼涝生长稗子,故名。清顺治年间,李姓由桃村李家迁入。后焉姓由焉家迁入。现200户。
9、六村屯 明末,唐、方、苗、杨(云南迁来)、刘(文登县鸭儿湾迁来)、王(文登县迁来)六姓各聚居此地一方,后村庄渐连一起,故取此名。清康熙年间,林姓由西林家迁入,孙姓由念头迁入。嘉庆年间,许、赵、张、傅姓由海阳所迁入。现1140户。

下初镇
10、乳山市下初镇山南头村民委员会 电话:06316448076
11、乳山市下初镇单家疃村民委员会 电话:06316441000
12、乳山市下初镇簸箕掌村民委员会 电话:06316441000
                        
乳山市下初镇
山南头 明万历五年,刘德仁由文登县鸭湾崖迁此立村,因村北有山,故名。清康熙年间,姜、赵姓由吕格庄、赵家庄迁入。现164户。
单家疃 清乾隆年间,单方恩由大单家迁居北东庄。清末,刘姓从文登县鸭儿湾迁入,后有齐、张姓迁入。1960年由北东庄析出立村。现30户。
簸箕掌 清康熙三十九年,徐友由文登县白马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形似簸箕状而得名。乾隆三十年,刘姓由文登县鸭儿湾迁入。后张、曹、孙、孟姓迁入。现213户。
崖子镇
13、 乳山市崖子镇下肖家村委会 电话:06316586617
下肖家 明末,肖刚由河南省章村迁此立村肖家。清初,傅、黄、刘姓分别从福山县傅家岭、王家疃、文登县鸭儿湾迁入。1960年更今名。现200户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5 20:10:14

   [转]       驳刘洪升宗亲的“鸭湾村”论
(2011-03-19 10:10:25)
转载
标签:
鸭儿湾
文登县
登州府
城西街道办事处
鸭湾村
分类: 我的寻根梦

    在五年的寻根过程中,我剥丝抽茧般的慢慢寻找族谱资料。从最初的懵懂状态到现在可以为刘氏宗亲寻根指点迷津了。作为“鸭儿湾刘”的后代我对自己家族的起源、迁徙过程还没有考证出结果。最初认为“鸭儿湾”就是长春刘洪升宗亲所说的“荣成城西街道办事处的鸭儿湾村”。按照我家族长辈的说法,我们是“登州府文登县鸭儿湾刘”
    但是通过考证我不认为刘洪升宗亲的观点是正确的。
    鸭湾村是明朝崇祯年建村。可是山东地方志记载在明朝洪武就有刘氏宗亲陆续从“登州府文登县鸭儿湾”外迁至胶东半岛西部地区,可见“鸭儿湾”在明朝洪武年就是我刘氏聚居地。
    从明朝洪武年就有刘氏族人从“鸭儿湾”外迁,我认为得名于崇祯年的荣成“鸭湾村”根本不是各“鸭儿湾刘”族谱上记载的登州府文登县的“鸭儿湾”。时间上就早相差300年。
    荣成城西街道办事处的“鸭湾村”是明朝崇祯年由当地“柯”姓建村,“柯”姓为当地人口最多的大户,我的家族在鸭湾居住几百年,那么为何我家族的族谱上面没有一位“柯”姓女性祖先,这不符合常理。几百年前,胶东人口不多,那么在村子里生活的刘、柯两姓应该是世代通婚的亲家,可是我家族的族谱里没有一代关于女性祖先有“柯”姓人的记录,这是违背常理的。就这一条证据来看“登州府文登县鸭儿湾”也不该是“荣成城西街道办事处的鸭湾村”。
    而“鸭儿湾”威海蒲湾村有鸭湾,圣经山下的俞疃村有鸭湾,海阳县也有“鸭儿湾”,并且这些“鸭儿湾”都不是行政区划,是自然形成的水湾,并且历史都要早于荣成的“鸭湾村”。
    每一“鸭儿湾”刘的族谱上面记录的都是“登州府文登县鸭儿湾”而不是“登州府文登县鸭湾村”,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一份族谱资料显示是“登州府文登县鸭湾村”。而我家族的墓碑记录也是“鸭儿湾”,而不是“鸭湾村”。我认为鸭儿湾是地域名字,而不是行政区划名字,这有本质上的区别。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5 20:20:08

小云南 (据考,小云南指今安徽、江苏二省北部一带,下同。参见第三编第二章:〔附〕“云南迁民”考。)

tyaoyusong 发表于 2011-12-15 21:08:48

好哇,越辩越明。真正弄清鸭湾刘的历史渊源。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5 22:09:58

本帖最后由 耕海探洋 于 2011-12-16 20:51 编辑

"登州府文登县鸭儿湾"是一个共同的提法.这一点看来大家没有什么疑义.关键问题在于这个鸭儿湾的具体地点啊.

耕海村夫 发表于 2011-12-16 20:55:09

现荣城的"鸭湾村是明朝崇祯年建村。可是山东地方志记载在明朝洪武就有刘氏宗亲陆续从“登州府文登县鸭儿湾”外迁至胶东半岛西部地区,可见“鸭儿湾”在明朝洪武年就是我刘氏聚居地。
    从明朝洪武年就有刘氏族人从“鸭儿湾”外迁,我认为得名于崇祯年的荣成“鸭湾村”根本不是各“鸭儿湾刘”族谱上记载的登州府文登县的“鸭儿湾”。时间上就早相差300年。"
       我认为上述意见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说法.值得考证.
       乳山市信息网官方所提"文登县鸭湾崖"和"文登县鸭儿湾"两个称谓,也没有说明是否为同一地点.

真正的鸭儿湾地址: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刘姓历史来源